周公躬吐哺,四海心归仁。
三叔乃流言,岂非骨肉亲。
仁人视天下,万物犹一身。
不仁身奚有,况复思弟昆。
棠棣兴孔怀,鸱鸮念恩勤。
圣人之所为,口实徒乱真。
“周公躬吐哺,四海心归仁。”这两句诗意味着周公亲自进食,以示对天下人的关怀和仁爱。周公,即周公旦,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这一行为象征着他对天下的关心和爱护,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引导天下人。
“三叔乃流言,岂非骨肉亲。”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在这里,“三叔”可能指的是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他在商朝末年被商纣王囚禁后出走,成为周文王的谋士,为周武王灭商建周立下了大功。他因不满纣王暴政而离宫出走,最终选择投奔了周文王,成为了周朝的重要人物。这里的“骨肉亲”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和血缘纽带的重要性。
“仁人视天下,万物犹一身。”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仁爱精神的推崇。仁人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他们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去看待整个世界,将万物视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仁爱精神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不仁身奚有,况复思弟昆。”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仁爱精神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仁爱,那么他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更何况他还要考虑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这里的“弟昆”指的是弟弟或兄弟,表达了作者对家族亲情的珍视。
“棠棣兴孔怀,鸱鸮念恩勤。”这两句诗描绘了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棠棣是树木名,这里用来比喻兄弟之情;孔怀则是深厚的意思。鸱鸮是一种鸟类,它常常在夜晚鸣叫,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感恩图报的人。这里的“孔怀”和“恩勤”都是形容兄弟之间深厚的感情和感恩之心。
“圣人之所为,口实徒乱真。”这两句诗批评了一些人表面上追求仁义道德,但内心却是虚伪不实的行为。圣人是古代对于贤能者的称呼,他们追求的是真正有益于人民的道德品质。这里的“口实”指的是虚假的说法或言辞,“乱真”则表示混淆视听、迷惑人心。这里的批评是对那些言行不一的人的指责。
《读史二首·其一》这首诗通过周公的形象表达了对天下人的关怀和仁爱,同时也批评了那些虚伪不实的行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诗人展示了自己对于道德和价值观的看法。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后世的一种启示和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