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堤,堤何长,堤中水枯堤草黄。
锦缆牙樯不复返,车轮马迹东西忙。
忙处多人自辛苦,过眼繁华草头露。
文梁犹是扬州门,扬州不见琼花树。
汴河堤,长亭路,千古光阴自朝暮。
汴河堤是一首描写隋炀帝时期汴河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哀叹。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诗句原文:
汴河堤,堤何长,堤中水枯堤草黄。
锦缆牙樯不复返,车轮马迹东西忙。
忙处多人自辛苦,过眼繁华草头露。
文梁犹是扬州门,扬州不见琼花树。译文与注释:
- 汴河堤:指的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隋唐大运河的一部分,位于现在的河南商丘市至永城市之间。
- 堤何长:表达对汴河堤的感慨,堤岸之长无法测量。
- 堤中水枯堤草黄:描绘了汴河两岸的景象,水已干涸,草丛变黄。
- 锦缆牙樯不复返:形容昔日汴河上的豪华景象不再,锦缆和象牙船已不复见。
- 车轮马迹东西忙:描述汴河沿岸的车马往来,繁忙而忙碌的场景。
- 忙处多人自辛苦:指人们在忙碌中感到的辛劳和苦楚。
- 过眼繁华草头露:比喻短暂的辉煌如同草尖上的露珠,转瞬即逝。
- 文梁犹是扬州门:暗示虽然汴河堤已经荒废,但昔日扬州的门楼依旧存在。
- 扬州不见琼花树:用“琼花树”来象征扬州的美好与繁荣,现在却已难以寻觅。
- 赏析与创作背景:
- 此诗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同时,通过对汴河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历史更迭的深刻思考。
- 该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隋炀帝时期的运河建设有关,通过描写汴河堤的历史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之感的感叹和对时光流逝的哀叹。
陈伯康的《汴河堤》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历史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成为了研究唐代文化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回顾,也是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一次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