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南风花满陂。
雀头艇子荡波迟。
鹭鸶飞出芙蓉里,轻似花间蝴蝶儿。
注释:五月的南风轻拂着花繁盛满的小溪,小舟荡漾在溪水中缓慢前行。
鹭鸶飞出芙蓉花丛,轻盈如花间蝴蝶翩翩起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通过对南风、小舟、鹭鸶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月南风花满陂。
雀头艇子荡波迟。
鹭鸶飞出芙蓉里,轻似花间蝴蝶儿。
注释:五月的南风轻拂着花繁盛满的小溪,小舟荡漾在溪水中缓慢前行。
鹭鸶飞出芙蓉花丛,轻盈如花间蝴蝶翩翩起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通过对南风、小舟、鹭鸶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题目为《鹊桥仙 题扇头三十六艳(壬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鹊桥仙 题扇头三十六艳(壬午) 花宫集翠,柔乡争艳,掌上亭亭玉立。 轻衫纤指鬓鸦攒,问谁是、昭阳第一。 含情无数,温存难遍,闹里目挑心逸。 四时春气许平分,每一个、邀欢十日。 译文: 在华丽的宫殿中聚集着翠绿色的花朵,美丽的女子们争相斗艳,宛如掌上托起的玉树临风。 她们穿着轻薄的衣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此题要求考生注意把握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诗歌的写作特点,如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江南好,尤喜是吴兴。”江南好,尤喜是吴兴”两句,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方式
这首诗是苏轼的《望江南·其一》,表达了对杭州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1. 江南好,第一是杭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江南地区中,杭州是最美丽的地方。这是整首诗的开篇,为后文的详细描绘奠定了基础。 2. 堤畔桃腮随眼看, 在堤岸旁,桃花的颜色如同美人的面颊(腮)一样鲜艳,随着视线的移动而变化,让人赏心悦目。这里的“堤畔”指的是西湖边,是诗人经常游玩的地方。 3. 湖中荇带绕船流,
【注释】 长相思:古体诗,词牌名。又名《忆远》、《招隐士》、《秋蕊香》。 勘梅梢:指梅花枝。 剪芭蕉:指蕉叶。 摩诘:指王维。摩诘是王维的字。 蒲萄:指葡萄。 琼瑶:指美酒。 霸桥:在今江苏扬州西北。这里借指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作者以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寒梅冷菊傲霜斗雪图,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高远清逸,富有情韵和美感。
【注释】: 1. 江南:指江南水乡,这里特指苏州。 2. 姑苏:即苏州。 3. 石上:石头上的苔藓。 4. 夜深:晚上。 5. 阊门:古称虎丘门或阊阖门外,今为苏州市南门。 6. 晓起:天刚亮时起床。 7. 锦花铺:形容繁花似锦的街道。 8. 细语学莺雏:模仿黄莺儿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绘江南美景的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苏州的独特魅力。
【注释】 云叶:指云朵和树叶。烟雨楼:即“烟雨”的楼台。云叶四垂皆是雨,浪花初起尽为烟:形容楼外景色如诗如画,如入仙境。云叶四垂皆是雨,浪花初起尽为烟:形容楼外景色如诗如画,如入仙境。城头鼓响月欲出,下有美人才放船:描写诗人听到楼上传来的打鼓声,看到楼下有人刚刚把船放下来,便知道是诗人来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前两句写楼外景象,后两句写楼上情事。全诗以景结情,写得委婉细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长相思 晓起望雨中山色”,要求对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出必要的注释。 ①“烟如罗”: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 ②“梭”:指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飞快。 ③“潇湘裙子拖”:形容山势连绵,像一条裙子被拖曳着。潇湘:指湖南,因有湘水而得名;潇湘是古代楚国的别称。 ④“米家笔意多”:比喻诗人笔下的山水画多有米芾的墨迹
【注释】 春草:指春天生长的草。春草,一作“春草生”。铺地(tù dì )自好:形容草色鲜艳,像铺在地上一般。 佳人新试青鞋:佳人,即美人。新试青鞋:新穿的青色鞋子。佳人新试青鞋,是说佳人在春天里,穿起新做的青色鞋子来踏春。 拖地裙花剪裁:拖地,形容裙子拖在地上很长。裙花:指裙子上所绣的花。 裁剪:缝缀、剪裁。 踏处怜他娇软:怜,爱怜。娇软:柔软娇美。 【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词牌名“如梦令”的词,作者为南宋词人李清照。上阕写昨夜立夏,青帝行春,燕子私语;下阕回忆去岁楚尾立夏时的情景。 (1) 青帝:古代神话中主管春天的神。行矣:走了。 (2) 玄鸟:即燕子。隔帘私语:隔着窗子低声交谈。 (3) 樱笋:樱桃和竹笋。古人风:指古代诗人咏樱桃和竹笋的诗作。光阴忙里:忙碌的时节。 (4) 犹记:还记忆。兹辰:此日。楚尾:指湖北的武昌。 【答案】
【注释】: 1. 江南好,屈指是嘉禾:形容江南风景美丽,景色宜人。 2. 烟雨楼深晴意敛:指在烟雨蒙蒙的楼阁中,人们的心情也变得宁静、淡泊起来。 3. 鸳鸯湖阔浪花多:指鸳鸯湖的湖面宽广,波浪起伏,水花四溅。 4. 月下见湘娥:指在月光下见到湘江上的仙女湘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江南的美好风光,以及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烟雨楼深、晴意敛、鸳鸯湖阔浪花多等景象
【注释】 1.风起莲江绉绿罗:风起时,荷叶皱起如同绿色罗纱。 2.并船归唱采莲歌:两人同乘一船,边唱歌边回家。 3.画屏只见金鸂鶒:画屏上只有一只只金色的鸂鶒。 4.不信双双水鸟多:不相信一对对的水鸟那么多。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采莲的词。 “风起莲江绉绿罗”,是说风儿吹来,使莲叶荡漾成绿色的波浪。“绉”字形象地写出了莲叶在微风中起伏、摇曳的样子。“并船归唱采莲歌”,是说两人同乘一船
【赏析】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张祜的组诗作品,共五首。这是第五首。此诗描写了采莲女在采莲时的情景。 “细萍点点钉花船。”采莲女们划着小舟,在荷叶丛生的水面上荡漾。她们用细细的萍草点着,把小船固定在浮叶上。“钉”字生动地写出了她们的动作,形象而传神。她们的小船,就像一朵荷花。“点点”二字,写出了浮萍的大小,同时也写出了水面的波纹,更写出了船儿的轻灵。 “荇线飘飘缚画竿
诗句:胡波慢似眼波秋。自爱风流照碧流。嫌他年少颠狂甚,棹入荷花不举头。 译文: 眼睛的波纹似乎在秋天里更加柔和,我被那风姿绰约的美貌所吸引,仿佛她的清辉能照亮流水。虽然她年轻,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狂野之气,但当她划船进入荷花丛时,却突然停下了桨,不再向前。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女子的美丽与独特性格。"胡波慢似眼波秋",形容女子的眼睛波光流转,如同秋日的阳光,柔和而又充满情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出自《东坡志林》。诗中描绘了夏日湖上采莲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句释义: 1. 风皱澄波绿漾陂(碧波荡漾)。 - 风:指微风拂过水面 - 澄波:清澈的波浪 - 漾陂:波动的池塘 2. 腕慵不觉荡船迟。 - 腕:手 - 慵:懒洋洋的样子 - 不觉:不自觉地感到 - 荡船迟:划船缓慢 3. 欲惊沙嘴鸳鸯睡。 - 欲惊:想要惊动 - 沙嘴
采莲子其二次皇甫松韵壬午 徐士俊 明镜移来一色秋,鸳鸯左右趁双流。 侬家花底偷莲子,照见波心半面羞。 译文: 明亮的镜子反射出一池秋天的景色, 鸳鸯在水面上自由地游动追逐着水流。 我悄悄地藏在荷花丛中摘取了莲子, 偷偷地窥视水面,看到莲蓬羞涩地半露。 注释: 1. 明镜移来一色秋 - 明镜:明亮的镜子。移来:移动过来。一色:一种颜色。秋:指秋天。这里形容水面如明镜般清澈
注释:五月的南风轻拂着花繁盛满的小溪,小舟荡漾在溪水中缓慢前行。 鹭鸶飞出芙蓉花丛,轻盈如花间蝴蝶翩翩起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通过对南风、小舟、鹭鸶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采莲子(《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银莲”句,谓采得的莲子如白银般洁白无瑕、晶莹剔透。“学白莲”,比喻所采之莲,非白即红,而诗人却只采白莲。“花意怯春”三句,写莲花惧春风的摧残,便将花瓣儿贴水而开;人则怕受风絮的缠绕,便四处乱飞。 【赏析】: 此诗为咏物抒怀之作,以白莲喻人,寓意高洁,托物言志。 首句“采莲子银莲”,是全篇的总领。“银莲”二字用得极好。因为白莲虽美,但毕竟不如红莲娇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又要联系全诗进行分析,同时注意抓住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的情感,还要注意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并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最后要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的主题。 (1) “霜冷汀洲云冷波”是说江边的寒气逼人,汀洲上的霜雾弥漫;“水中花撒小银杯”是说采莲姑娘们把莲花投入水中
【注释】 菡萏:荷花的别名。十顷陂:指池塘。小姑:小姑娘。弄水:划船时溅起的水花。新裙:少女穿的白色裙子。裹鸭儿:把鸭子用裙包起来。 【赏析】 《采莲曲》是一首描写江南采莲女生活情趣的民歌,诗中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夏日江南采莲的画面。 首句写景,“菡萏香”,说明荷叶茂盛,荷花盛开,香气袭人。接着写人:“十顷陂”,形容荷塘面积很大,有十顷之多。“小姑”,即年轻女子
【译文】 采莲船在湖面上轻轻荡漾,秋天的湖光闪着滟滟的水色。我贪看那轻快地驶来的小船,却不知是年少人儿信步走来。无端地把莲子抛向水中,不想被隔岸的人发现,半天羞得无地自容。 【注释】 1.滟滟: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2.年少:指年轻貌美的人儿,泛指年轻的采莲人。 3.无端:无缘无故,没来由。 4.半日:一顿饭的时间,这里比喻半天。 【赏析】 《采莲曲》是写采莲时的情景的民歌,最早见于南朝乐府
采莲子其二次皇甫松韵壬午 徐士俊 明镜移来一色秋,鸳鸯左右趁双流。 侬家花底偷莲子,照见波心半面羞。 译文: 明亮的镜子反射出一池秋天的景色, 鸳鸯在水面上自由地游动追逐着水流。 我悄悄地藏在荷花丛中摘取了莲子, 偷偷地窥视水面,看到莲蓬羞涩地半露。 注释: 1. 明镜移来一色秋 - 明镜:明亮的镜子。移来:移动过来。一色:一种颜色。秋:指秋天。这里形容水面如明镜般清澈
【注释】 暮霰:傍晚时下的小雪。 梅花倒影寒溪白:形容雪花飘落在溪水中,映出梅花影子,一片洁白如玉。 月色横拖枯树黑:月光洒在枯树上,使枯树看起来如同黑色一般。 呵腕敲诗涩不禁:诗人手执酒杯,饮酒后觉得酒力过猛而难以下咽。 古囊移近红炉侧:将古代的书囊移到靠近的火炉旁边取暖。 一杯雪茗清逾骨:一杯酒能让人感到清爽,好像连骨头都变凉了。 羔酒将军真减色:比喻酒的香味减弱,像将军的威风不再。
【注释】苍葭:苍翠的芦苇。白沚:白色的小洲。荒村:荒芜破败的村庄。砧:捣衣用的石头。啼螀:秋蝉。漏滴:古代计时器,铜制的漏壶,有刻度,滴水记时,称“漏”。书裁金鲤:书信中用金鱼作吉祥物象,比喻书信珍贵。凄风:冷风。芙蓉:荷花,这里指莲花。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兼抒情的词。上阕描写了秋天夜晚农村的景象,下阕写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词通过描绘一幅幅清冷凄凉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注释】 珂月:指诗人自己的妻子。原韵:指《鹊桥仙》词中原有的韵律。壬午:即宋神宗熙宁九年,时年作者40岁,为徐州判官。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春天。当时诗人的妻子病故已三年,作者怀念妻子,写下了这首悼亡词。全词以“玉斧无端倾轧”开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月亮的阴晴圆缺,暗喻自己妻子生命的长短。接着以“一枝憔悴不成春”等句来表达对逝去妻子的追忆和哀伤
南乡子 春暮,次珂月韵(壬午) 花信挂愁肠。 一线春魂昨夜殇。 早起惜花花不语,朝阳。 薄雾轻烟混一场。 珠翠更谁量。 撇却堤头瑟舆簧。 独臼拥衾留昔梦,萧娘。 待得郎来换好妆。 注释: - 花信挂愁肠:花朵开始凋谢时,人们感到忧愁和思念。 - 一线春魂昨夜殇:春天的生机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 早起惜花花不语:清晨醒来,花儿仿佛不愿说话,显得有些哀伤。 - 朝阳:太阳升起的时刻。 -
南乡子·纪艳(壬午)雁字十三楼。 翠袖笙簧彻曙休。 一点俗尘都不到,风流。 只爱春光不耐秋。 浪说古扬州。 么凤新蝉又上头。 不住隔窗呼小字,歌喉。 玉拍擎来玉指柔。 注释: - 雁字十三楼:用雁字形状来形容楼上的窗户,因为每一只大雁排成人字形时,都有十三个“人”字形状。 - 翠袖笙簧彻曙休:形容女子穿着翠绿色的衣服,歌声悠扬,直至天明。 - 一点俗尘都不到:意思是说女子身上没有世俗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