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穿林过,浑如洞里行。
萧森无日色,滴沥有泉声。
古木千章耸,长藤百尺萦。
肩舆出山口,回首白云横。
邵武经高坡岭,
幽径穿林过,浑如洞里行。
萧森无日色,滴沥有泉声。
古木千章耸,长藤百尺萦。
肩舆出山口,回首白云横。
解析:
- 邵武经高坡岭:邵武是地名,高坡岭是地名,这里可能是作者的旅行路线或景点名称。
- 幽径穿林过,浑如洞里行:描述一条隐秘的小径穿过森林的景象,如同在洞穴中行走一般。
- 萧森无日色,滴沥有泉声:形容森林中的寂静和湿润的气息。
- 古木千章耸,长藤百尺萦:描绘了古老的树木和缠绕的藤蔓的景象。
- 肩舆出山口,回首白云横:描述了从山口走出,回头望去,可以看到连绵的白云。
译文:
经过邵武的一段幽深的小径,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的洞穴。四周静谧无声,只有水滴落在石头上的声音。周围的林木高大挺拔,枝叶茂盛;藤蔓缠绕着树干,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终于走出了山口,回头望去,只见那连绵不绝的白云,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邵武高坡岭的自然景色。诗人用“幽径”、“洞里行”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小径的隐蔽和神秘。接着,诗人以“萧森无日色,滴沥有泉声”来渲染森林的静谧和湿润的气息,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诗人用“古木千章耸,长藤百尺萦”来形容树木和藤蔓的美丽,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而“肩舆出山口,回首白云横”则表达了诗人离开山口时的感慨,同时也描绘了远处的白云绵延不绝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既表现了自然的壮美,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