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鼙起前旌,草白露未晞。
中夏失炎暑,晓寒尚重衣。
荐登杨柳颠,屡涉阴涧涯。
面黑衣有垢,黄沙正霏霏。
道狭师旅繁,令严部伍迟。
景晏未投营,人马同饥罢。
钻火爇野草,安能顾甘肥。
月出新筑城,四山若熊罴。
太白西方高,星宿光陆离。
欲飞还故乡,云路风力微。
幸逢尧舜世,伫候河清期。
再歌六月诗,恻恻有所思。

宽河

鸣鼙起前旌,草白露未晞。

中夏失炎暑,晓寒尚重衣。

荐登杨柳颠,屡涉阴涧涯。

面黑衣有垢,黄沙正霏霏。

道狭师旅繁,令严部伍迟。

景晏未投营,人马同饥罢。

钻火爇野草,安能顾甘肥。

月出新筑城,四山若熊罴。

太白西方高,星宿光陆离。

欲飞还故乡,云路风力微。

幸逢尧舜世,伫候河清期。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山川、气候和战争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首联“鸣鼙起前旌,草白露未晞。”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军旗迎风招展,露水还未晞干。这里的“鸣鼙”指的是战鼓声,象征着战争的紧张和激烈。而“草白露未晞”则描绘了边塞地区的天气,早晚温差大,早晨的露水还没有晞干,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颔联“中夏失炎暑,晓寒尚重衣。”则是对天气变化的进一步描绘,中夏时炎热的天气已经过去,清晨的寒意却依然很重,需要穿上厚重的衣服来御寒。这里的“炎暑”和“晓寒”都是描述天气的变化,而“失炎暑”和“尚重衣”则反映了这种变化给人带来的影响。

颈联“荐登杨柳颠,屡涉阴涧涯。”描绘了士兵们的生活场景。他们常常登上杨柳的顶端,或者涉过阴暗的山谷和溪流。这里的“杨柳颠”和“阴涧涯”都是具体的景物,而“荐登”和“屡涉”则描绘了他们在这些地方的活动。

尾联“面黑衣有垢,黄沙正霏霏。”则是对士兵们外貌的描写。他们脸上涂着黑色的颜料,显得有些肮脏。而周围的环境则是黄色的沙漠,沙尘弥漫,给人一种荒凉和艰苦的感觉。这里的“黑”和“黄”都是形容词,分别描绘了士兵们的外貌和周围环境的色调。

五、六联“道狭师旅繁,令严部伍迟。”“景晏未投营,人马同饥罢。”则是对战争生活的描绘。军队的道路狭窄且士兵众多,使得军队行动迟缓。而在黄昏时分,士兵们还没有来得及投入战斗,就因为饥饿而解散了。这里的“道狭”、“师旅繁”、“令严”、“景晏”都是形容战争的环境,而“投营”、“同饥罢”则是对战争生活的具体描绘。

最后两联“钻火爇野草,安能顾甘肥。”“月出新筑城,四山若熊罴。”则是对战争结束后的场景的描绘。士兵们点燃野外的草木来取暖,但也不能顾及到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月光下的城墙显得格外壮观,四周的山脉也如同熊罴一般威武。这里的“钻火”、“爇野草”、“月出”、“新筑城”、“四山若熊罴”都是具体的景物,而“顾甘肥”和“若熊罴”则是对这些景物的进一步描绘。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边塞的景色和士兵们的生活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也在诗歌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