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壤何茫茫,突梯与滑稽。
君子抱志节,斋居筮逢睽。
操弧不可张,折牙守稗稊。
长喑友子光,省烦学尸黎。
兰茝季虚谷,鱼鸟乐回溪。
徜徉庶所惬,物论谁能齐。

【注释】

  1. 尘壤:尘世的泥土。茫茫,辽阔广大的样子。
  2. 突梯:高耸入云的建筑。滑稽:古代一种建筑形式,以曲槛为饰,形似飞檐。
  3. 君子抱志节:君子有高尚的操守和坚贞的节操。
  4. 斋居:指隐居在山中或乡间。筮(shì):古代用蓍草占卜吉凶的方法。逢:遭遇。睽(kuí):乖悖。
  5. 操弧:拿着弓。张:引满。
  6. 折牙:折断牙齿。守稗稊(bàití):看守着稗草和稗子。比喻卑微的官职,这里也泛指低级官吏。
  7. 长喑:长期不说话。友子光:与子光为友。子光,人名,此处借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8. 省烦学尸黎:减少烦扰学习圣人的道理。尸黎,指圣人,尸是装束尸体的人,黎是众人,这里指圣人之道。
  9. 兰茝(chǎi):兰草、蕙草,两种香草的美称。季虚谷:季节空寂的山谷。
  10. 鱼鸟乐回溪:鱼儿鸟儿在水中快乐地嬉戏于溪流。
  11. 徜徉:闲游。庶:多。所惬(qiè):所满足、所愉悦。物论:人们的言论。谁能齐:谁能够比得上。
    【赏析】
    《雨雪书怀》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之一,此诗写于作者晚年隐居山中时。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之情。
    首句“尘壤何茫茫”,意为尘世间的尘土多么广阔无边。这里的“尘壤”既指尘世中的泥土,也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社会环境。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世俗的感慨和无奈。
    第二句“突梯与滑稽”,意为高耸入云的建筑与曲折离奇的建筑相互映衬。这句诗描绘了当时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第三句“君子抱志节”,意为君子有高尚的操守和坚贞的节操。这里的“抱志节”强调了君子的道德品质,而“君子”则代表了诗人自己的身份。
    第四句“斋居筮逢睽”,意为隐居山林时遇到乖悖的事情。这里的“斋居”表示隐居的生活状态,而“筮逢睽”则暗示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和挫折。
    第五句“操弧不可张”,意为持弓的手不应再拉满。这里的“操弧”是指拿弓的手,而“不可张”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他认为既然已经决定隐居,就不应该再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第六句“折牙守稗稊”,意为看守着稗草和稗子。这里的“折牙”是指拔掉牙齿,而“守稗稊”则表示守护着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他宁愿守护着那些平凡而卑微的事物,也不愿去追求那些虚幻和虚假的东西。
    第七句“长喑友子光”,意为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朋友。这里的“长喑”表示长时间不说话的状态,而“子光”则是一个名字或者代词,代表朋友或者志同道合的人。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他感谢那些在他隐居生活中给予他支持和帮助的朋友们。
    第八句“省烦学尸黎”,意为减少烦扰学习圣人的道理。这里的“省烦”表示减少烦扰的意思,而“学尸黎”则是指学习圣人的道理。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他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和追求,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修行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第九句“兰茝季虚谷”,意为兰花蕙草生长在季节空寂的山谷。这里的“兰茝”指的是两种香草的美称,而“季虚谷”则表示季节空寂的山谷。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他欣赏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第十句“鱼鸟乐回溪”,意为鱼儿鸟儿在清澈的溪水中快乐地游戏。这里的“鱼鸟”是指水中的生物,而“乐回溪”则表示他们在清澈的溪水中自由自在地玩耍。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他渴望能够像鱼儿鸟儿一样在大自然中自由生活和成长。
    最后两句“徜徉庶所惬”,意为闲游的时候感到心满意足。这里的“徜徉”表示闲逛或者游玩的意思,而“庶所惬”则表示心中感到满足和愉悦。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惬意和舒适感,他享受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光,同时也感到心灵的满足和安宁。
    “物论谁能齐”,意为谁能够比得上我?这里的“物论”表示世人的言论,而“能齐”则表示可以匹敌或者相提并论。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自己才华和品德的高度自信,他认为自己在隐居生活中所展现出的品质和才华是无人能够比拟的,他的隐居生活是一种高尚的人生选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