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丱角初,携书侍严父。
访君沧洲曲,握手遂良晤。
碧梧挺高标,金兰托深契。
砚席幸有托,寒暄同起处。
朋情谢新益,丽泽惬衷素。
悠悠金石交,历历岁年莫。
东西各驱逐,冠盖何由聚。
南宫沗科甲,青云忽高举。
叨承侍从荣,出入诚何补。
今春别京国,北狩随鸾驭。
回望南天云,遥睇故园树。
凭高谩踌躇,对景增延伫。
君从梁宋来,邂逅慰羁旅。
天涯故旧情,镫前牢落趣。
时蔬荐辛盘,肴核侑芳醑。
剧谈夜未央,移席月当午。
但惜欢会难,宁知别离苦。
揽袂听晨鸡,候此秋天曙。
我复趋承明,君还故乡去。
鸿雁正南飞,商飙动砧杵。
分携五云馆,翘首金台路。
望望不见君,相思渺何许。
诗句翻译及注释
- 忆我丱角初,携书侍严父。 - 我童年时期,手执书卷跟随父亲学习。
- 丱角: 指童年时期,此时年幼。
- 携书侍严父: 拿着书本随同父亲一起学习。
- 访君沧洲曲,握手遂良晤。 - 探访友人位于沧海之滨的居所,并与其握手,愉快地见面。
- 沧洲: 沧海(大海)边。
- 握手遂良晤: 愉快地见面。
- 碧梧挺高标,金兰托深契。 - 高大的梧桐树矗立着,象征着高尚的志向和深厚的友谊。
- 金兰: 朋友间亲密的关系。
- 深契: 深厚的情谊。
- 砚席幸有托,寒暄同起处。 - 尽管寒冷,我们仍然在同一位置开始讨论或工作,表明彼此之间深厚的关系。
- 寒暄: 在寒冷中打招呼,比喻在困难或艰苦的环境中保持交流。
- 起处: 开始的位置或状态。
- 朋情谢新益,丽泽惬衷素。 - 感谢朋友们给我的新机会和新的友情,让我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 朋情: 朋友之间的感情深厚。
- 丽泽: 美好的环境或条件。
- 惬衷素: 使内心感到舒畅。
- 悠悠金石交,历历岁年莫。 - 虽然岁月流转,但与朋友们的友谊依旧坚定如金石般不朽。
- 悠悠: 长远而悠长。
- 金石交: 形容坚固不移的友谊。
- 历历: 清晰地可见。
- 东西各驱逐,冠盖何由聚? - 由于战乱,我们都被迫各自离开家乡,无法再聚集在一起了。
- 东西: 方向,这里指南北。
- 驱逐: 被驱赶。
- 冠盖: 指官员们的帽子和车盖,泛指贵族或达官贵人。
- 南宫沗科甲,青云忽高举。 - 在朝廷中得到了显赫的地位,如同青云一般直上天际。
- 南宫: 古代宫廷建筑之一,此处泛指朝廷。
- 沗科甲: 获得科举成功,登上仕途。
- 青云: 直升云霄,比喻地位提升很快。
- 叨承侍从荣,出入诚何补? - 虽然有幸受到皇帝的宠信和侍奉,但我认为这并不能为国事做出实质性的帮助,只是个人的努力。
- 叨承: 有幸承受。
- 侍从: 侍奉君主或长官。
- 荣: 光荣、荣幸。
- 出入: 进出,这里指朝见或出使。
- 诚: 确实,真诚地。
- 何补: 有什么帮助?
- 今春别京国,北狩随鸾驭。 - 今年春天我离开了京城,跟随着皇帝向北出征。
- 京国: 首都国家,即京城。
- 北狩: 向北出征。
- 随鸾驭: 随同帝王的车驾出行。
- 回望南天云,遥睇故园树。 - 回首望去,天空中有飘动的白云;远望着故乡的土地和树木。
- 回望: 回头看。
- 南天: 南方的天空。
- 遥睇: 遥远地看,远望。
- 故园树: 故乡的树木。
- 凭高谩踌躇,对景增延伫。 - 我站在高处,徘徊不定,看着景色更加沉思。
- 凭高: 站在高处。
- 谩踌躇: 随意地徘徊。
- 对景: 面对风景。
- 增: 增加。
- 延伫: 长久地停留或凝视。
- 君从梁宋来,邂逅慰羁旅。 - 你从梁州和宋州来到这里,偶然相遇使我的旅途不再孤单。
- 梁宋: 古地名,指梁州和宋州。
- 邂逅: 偶然遇到。
- 慰羁旅: 安慰旅途中的孤独。
- 天涯故旧情,镫前牢落趣。 - 即使身处异地,我们也有着深厚的情谊;在灯前相聚时乐趣无穷。
- 天涯: 远离家乡的地方。
- 故旧情: 旧时的友情。
- 镫前: 灯前的聚会。
- 牢落: 寂寞、无聊。
- 趣: 乐趣,趣味。
- 时蔬荐辛盘,肴核侑芳醑。 - 献上时令蔬菜作为辛盘,菜肴和饮料也搭配得很好。
- 荐: 进献。
- 辛盘: 用各种蔬菜制成的菜盘,象征辛苦劳作。
- 肴核: 菜肴和果仁等食物的配搭。
- 侑芳醑: 助兴的美酒。
- 剧谈夜未央,移席月当午。 - 我们深夜还在激烈地谈论,直到日头正午时分才移席休息。
- 剧谈: 热烈而长时间的交谈。
- 夜未央: 深夜还未结束。
- 移席: 换座位或更换话题。
- 月当午: 中午时分太阳正挂中天。
- 但惜欢会难,宁知别离苦。 - 我们惋惜相见的机会太少,却不知道分别的痛苦有多深。
- 但惜: 只是惋惜。
- 欢会: 快乐的时光或聚会。
- 难: 难以持续或实现。
- 别离苦: 离别时的悲伤和痛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不舍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离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