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南交路,君今作远游。
着鞭临祖道,受诏出皇州。
汉柱云烟古,秦林瘴疠收。
幕中如有问,珍重为参谋。

注释:

万里南交路,君今作远游。

着鞭临祖道,受诏出皇州。

汉柱云烟古,秦林瘴疠收。

幕中如有问,珍重为参谋。

赏析:

这首诗是王恪赴交趾的诗。王恪于开元二十一年(733)任桂管采访使,到二十二年(734)正月才到任。在岭南两年时间,他“抚循夷獠,颇存宽惠”(《旧唐书》本传),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拥戴。

首联两句说:你这次要远去南方边陲了,我送你一程吧!“万里”、“作远”二字,把送别之情写得很浓;“着鞭”,即系马、打马,表示启程之意。“祖道”,指为远行的人举行饯行之礼。“受诏”即受命、奉命,表明此行有朝廷的使命。这两句写出了送别的场合和送别的原因。

颔联二句说:你要在边疆上为国家效力啊!“汉柱”,指汉武帝时所立铜柱,以镇南越;“云烟”比喻边疆的险恶,也比喻国家政治的腐败。“秦林瘴疠”指秦岭一带山高林密,瘴气弥漫,气候恶劣,是瘴疠之地。这两句写出了边地的形势和任务。

颈联两句说:你的祖辈在这里建立过功勋,现在又要去完成朝廷交给的任务。“汉柱”二句用典,《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汉武帝时,曾派使者通西南夷,并立其酋长为人质,称为“汉夷”。这里用汉武帝的典故来称颂王恪。“秦林瘴疠收”,意为秦岭一带的瘴疫被解除了,这是说王恪能消除边患。这两句写出了王恪的功业和使命。

尾联两句说:你在幕府中如果有问题,就请随时向我请教。“幕中”,指幕府中,即军中。“参谋”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指军师参议军事。《后汉书·冯异传》:“异乃率厉部曲,与诸将平视城郭,得尚方劲弩十万张。”这里用此典故来称颂王恪的才干。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

这首诗写得简洁明快,语言流畅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感情真挚深厚,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和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