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孤闲似云鹤,十五出家住衡岳。
说法能超最上禅,持心不受群疑縳。
世上谁知来去踪,南窥太华北游嵩。
衲经雁荡千峰雪,定入峨嵋半夜钟。
于今戒臈青松古,犹泛慈航到东土。
杨柳瓶中九曲云,笋皮笠上三山雨。
昨夜归心绕楚天,西风杖锡又茫然。
化龙潭畔清秋别,回雁峰头旧日禅。
【注释】
(1)上人:僧人。衡山:在湖南省南部,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
(2)云鹤:比喻僧人的清高。
(3)最上禅:最高的禅宗。
(4)群疑縳:指世间的种种疑惑,纷至沓来。
(5)雁荡:在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因山峰如雁荡而得名。
(6)慈航:佛教用语,指慈悲普渡众生之船。
(7)杨柳瓶中九曲云:指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千尺挂帆千里雪”一句。
(8)三山雨:传说蓬莱三仙岛上有仙桃,吃了能成仙长生不老。
(9)化龙潭畔清秋别:指唐代诗人刘叉《送友游衡岳》诗:“君行欲到衡州地,先过化龙潭畔秋。”
(10)回雁峰头旧日禅:指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也是一首送僧诗。首句写上人孤闲,如同云鹤出家,意谓上人出家后,生活十分清苦。二、三句写上人说法能超最上禅,不受群疑困扰。四、五句写上人不知来去踪,南窥太华,北游嵩山,意谓上人出家后仍关心世事。六、七句写衲经雁荡千峰雪,定入峨嵋半夜钟。两句分别从僧徒和僧人两个角度写,前者以衲经雁荡千峰雪来写,后者则写僧人定入峨嵋半夜钟。八、九句写昨夜归心绕楚天,西风杖锡又茫然。两句是说上人的归心仍然萦绕着家乡,但西风已动,他又要踏上西行的路程。十、十一两句写化龙潭畔清秋别,回雁峰头旧日禅。两句是说上人在化龙潭畔告别时,正值秋末,而他在回雁峰头的旧日佛寺里也与前次离别一样,依依不舍。全诗用典丰富,意境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