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晚苍苍,引兴白云际。
方闻出谷钟,未返沿源骑。
跻攀霁心目,始到三摩地。
苔色阴际寒,松声静中细。
空僧此岩栖,心寂迹如寄。
经诵有时闲,了了见山翠。
抱琴者谁子,夙性贪幽致。
云卧复何为,冰弦写秋意。
西峰倏含景,石榻又假寐。
身寄孤鹤巢,梦如幽兰气。
夜分气候白,隐隐月初至。
阳涧澹空明,阴林破深邃。
久怀缁锡邻,颇与云山契。
章甫如可投,期君访灵异。
【注释】:
- 同王六入西山寻白云僧:与王六一起上山寻找白云僧。王六,作者的朋友。
- 秋山晚苍苍:秋天的山色显得苍翠。
- 引兴白云际:引领兴致向云中深处探寻。
- 方闻出谷钟:刚刚听到山谷中的钟声。
- 未返沿源骑:还未返回源头上的骑行。
- 跻攀霁心目:攀登并洗涤心胸。
- 三摩地:佛教语,指达到清净无为的境界。
- 苔色阴际寒:苔藓的颜色在阴暗处显现出寒冷之感。
- 松声静中细:松林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细微而清晰。
- 空僧此岩栖:空空道人在此岩石上栖息。
- 经诵有时闲:诵读佛经时有时候很安静。
- 了了见山翠:清晰地看到山的色彩。
- 抱琴者谁子:抱着琴的人是谁的孩子?
- 夙性贪幽致:早就有喜爱隐逸之情。
- 云卧复何为:又何必去云中卧着呢?
- 冰弦写秋意:用冰冷的琴弦表达秋天的意境。
- 西峰倏含景:西边的山峰似乎隐藏着景色。
- 石榻又假寐:石头床好像也在休息。
- 身寄孤鹤巢:身体寄托在孤独的鹤巢上。
- 梦如幽兰气:梦就像幽兰的气息一样。
- 夜分气候白:夜晚气温下降。
- 阳涧澹空明:阳光照耀的山涧水面显得清亮。
- 阴林破深邃:阴暗的树林显得深邃。
- 久怀缁锡邻:长时间怀念和尚邻居的清雅。
- 颇与云山契:非常合于云山之趣。
- 章甫如可投:如果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可以投赠。
- 期君访灵异:希望你来访以寻求灵异之事。
【赏析】:
此诗为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写秋日游西山寻访白云僧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禅宗修行和友情的珍视。
开头两句“秋山晚苍苍,引兴白云际”描绘了秋山的苍翠以及诗人因兴趣盎然而引领兴致向云中探寻的情景。
“方闻出谷钟,未返沿源骑”则表现了诗人在山林间的悠然行走。
接下来四句“跻攀霁心目,始到三摩地”,描述了登山的过程,以及到达山顶后的心境变化。
后几联进一步描绘了山上的景色和修行体验。诗人通过对苔藓颜色、松树声音等细节的描述,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之美。同时,通过“空僧此岩栖”,“经诵有时闲”,表达了与禅修相关的宁静体验。
最后几句“抱琴者谁子,夙性贪幽致”,“云卧复何为,冰弦写秋意”,“夜分气候白,隐隐月初至”,“阳涧澹空明,阴林破深邃”等,都反映了诗人在山中修行的体验以及对于自然美的感受和思考。
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抒发,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