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为侠客,晚节着儒衣。
故里交游尽,天涯相见稀。
汀花随桂棹,江月照金徽。
独有南枝在,聊同鹊夜飞。

久别王六博士

少年时,我作为侠客四处游历;晚年则身着儒衣,守着书室。

故里旧交都已离散,天涯相见也很少。

汀洲上的花朵伴随着桂树棹的船儿飘荡,江面上的月亮照着金饰的船徽。

只有那南枝的花依然在,我就像那鹊鸟一样独自飞翔。

译文:
长久分别了王六博士(王六,即王勃)
年轻时,我作为侠客四处漂泊;而晚年则身着儒家的服饰,守在家中。
故乡的朋友已经散去,在遥远的他乡见面的次数很少。
汀洲上盛开的花朵随着桂木小舟飘荡,江面映照着船头金光闪闪的装饰。
只有那些南方的花朵依旧开放,就像那只鹊鸟独自飞翔。

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后写给同榜进士的诗作,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感慨。

首句“久别王六博士”,直接点明了诗人与王六博士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长时间以来的离别之情。王六博士是王勃的同榜进士,两人曾经一同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在后来的仕途中,王勃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取得功名,而王六则顺利升迁。这种巨大的反差使得两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情。

第二句“少年为侠客”,则回顾了他们年轻时的生活。那个时候,他们都曾身披侠士的装束,驰骋于江湖之中,行侠仗义。这种豪情壮志和不羁的性格让他们成为了当时人们心中的英雄。

第三句“晚节着儒衣”,则描绘了他们在晚年时的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放弃了年轻时的豪迈气概,转而以儒者的身份回归生活。虽然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意气风发,但却更加稳重、内敛,这也正是他们成熟的表现。

接下来两句“故里交游尽,天涯相见稀”,则是对过去友谊的回忆。他们曾经是故里的好友,共同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然而如今,由于各自的境遇和遭遇,他们不得不各自分散在天涯海角。这种距离感使得他们的相见变得稀少而珍贵。

最后两句“汀花随桂棹,江月照金徽”是对眼前景象的描述。汀洲上盛开的花朵伴随着桂木小舟飘荡,江面上的月光照耀着船头金光闪闪的装饰。这些美丽的画面仿佛带人回到了那个美好的时光,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尾联“独有南枝在,聊同鹊夜飞”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尽管他们都已经远离了家乡,但是诗人坚信自己的好友们一定还在南方某个地方生活。因此他在夜晚仰望天空,想象着那些南枝的花朵也在孤独地绽放,就像那只鹊鸟一样独自飞翔。这是一种寄托哀思和祝福的美好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