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刹瞰林丘,逢僧信宿留。
风帘乘月卷,露簟犯凉收。
宿鸟微喧曙,明河澹泻秋。
一经空寂境,人世漫沈忧。
【注释】
芙蓉峰:山名,在江西。
香刹:佛寺。
乘月卷:指风吹拂着帘子,月光洒进来。
露簟:盛满露水的竹席。犯凉收:被露水打湿。
宿鸟微喧曙:天刚破晓时,鸟叫声很微弱。
明河:明亮的银河。
经:佛经,指佛教典籍。
空寂境:空虚寂寞的境界。
人世:人世间。沈忧:忧愁。
【译文】
香客们俯瞰森林小丘,遇见僧人信宿留。
风吹动帘子,月光洒进来,露水打湿了竹席。
天亮时,鸟鸣声很微弱,银河明亮地泻落秋天的景色。
一读佛经,就能进入空虚寂寞的境地,人世间的烦忧就消散了。
【赏析】
此诗是诗人夜宿芙蓉峰时的即兴之作。首联写诗人登山时所见,“香刹”为寺庙,“林丘”指山林和丘陵,“香刹瞰林丘”意思是说香客们俯瞰森林小丘;“逢僧信宿留”意思是遇见僧人信宿留,即住宿。第二联写夜晚的景色,“风帘”是指随风摇曳的窗帘,“乘月卷”意思是乘着月光卷起风帘,“露簟”是指盛满露水的竹席,“犯凉收”意思是被露水打湿。第三联写黎明时分的景象,“宿鸟微喧曙”意思是天亮时,鸟鸣声很微弱,“明河澹泻秋”意思是银河明亮地泻落秋天的景色。最后一句写读佛经后的心境,“一读佛经,就能进入空虚寂寞的境地”,意思是读了佛经后就能进入一种空虚寂寞的境界,这里“空寂境”指的是佛经中所描述的那种境界,即心无杂念、超然物外的境界。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清新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