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将军才且武,五千士卒健于虎。
朝廷养汝为阿谁,盗贼公行如不睹。
昨日官车将到关,西风放颠尘满天。
钱囊衣箧系车后,歘来掣去同鹰鹯。
南望京师五千里,僮仆所资馀有几。
离家渐远亲故稀,向我长号泪如雨。
嗟嗟僮仆汝莫愁,圣人在上治九州。
会看海内皆富足,关不须防无盗偷。
【译文】
潼关的将军才气横溢,勇猛如虎;五千士卒健壮如同猛虎。朝廷养兵为谁所用呢?他们却横行不法,像没看见一样。官车将到潼关,西风吹得尘土满天飞。钱囊衣箧绑在车后,突然被贼人拉走就像老鹰、鹞子一般。南望京师五千里,僮仆所依靠的是剩余不多的财产。离家渐远亲人渐渐疏远,向我长声悲泣泪如雨滴。可怜的僮仆你莫要发愁,圣人在上治理天下太平。不久我们都会重归故土,关隘不再需要设防来防范偷盗。
【注释】
潼关:指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县东北。
将军:这里指潼关的守将。武:勇武。
五百:泛指。
阿谁:何许,哪里。
盗贼公行:强盗公然作案。
放颠尘天:风卷起漫天尘土。
系:捆扎。
掣:抽。
长安:即今西安,古称长安。
僮仆:仆人,家奴。余:还有,剩下。
渐:逐渐地。
稀:稀薄,稀少。
嗟嗟:感叹词,表示同情。
会:当。
九州: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州”,即冀州、幽州、并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
富足:财物充裕。
须防:需要防备。
【赏析】
《潼关》,乐府旧题,多写关中一带的风物人情。《潼关》是一首描写潼关附近地区人民生活困苦,官吏残暴不仁的作品。
诗的前两句写潼关将士之勇武,以及他们生活的艰难。“健于虎”三字极好地写出了他们的骁勇和豪迈,但这种豪迈背后却是生活的艰辛。
第三句“朝廷养汝为阿谁”,则揭示了潼关将士生活的困境。“阿谁”是疑问代词,意为为什么。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出对朝廷养兵政策的不满。
第四句“盗贼公行如不睹”,则是说潼关一带的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官府对此视而不见,强盗横行霸道,无人敢管。这两句话一正一反,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诗人对潼关将士的同情更加强烈。
第五句“昨日官车将到关”,写潼关将士的生活已经陷入困顿的境地。“西风放颠尘”四字,生动地描绘了潼关一带的自然景象,同时暗含了潼关将士的悲惨遭遇。“车后系钱囊衣箧”,则是潼关将士生活的艰难写照。
第六句“歘来掣去同鹰鹯”,则进一步揭露了潼关将士生活的困苦。他们被盗贼拉走时,就如同老鹰、鹞子一样自由自在。这两句不仅揭示了潼关将士生活的艰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
第七句“南望京师五千里”,则写潼关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们远离故土,心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馀有几”,则是对他们所剩无几的财产的讽刺。
第八句“离家渐远亲故稀”,则写潼关将士与家人的分离越来越远,而亲故也越来越少。这两句既反映了潼关将士的孤独无助,也表达了他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九句“向我长号泪如雨”,则写潼关将士对家人的哀痛之情。他们在向家人告别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两句既展现了潼关将士的悲痛心情,也表达了他们对家人的不舍之情。
第十句“嗟嗟僮仆汝莫愁”,则是诗人对潼关将士的安慰和鼓励。他告诉他们不要过于悲伤,因为圣人在上治理天下太平。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潼关将士的关心和爱护,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最后两句“会看海内皆富足,关不须防无盗偷”,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预言。他认为国家将会变得越来越繁荣富强,盗贼也会被消灭殆尽,潼关也不再需要设防来防止盗窃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