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南来四十程,舟人遥指到神京。
云晴乍见青山出,风便宁知白浪惊。
万里归心随片月,十年离思绕重城。
清时自信功名早,击楫何须羡祖生。
“渡江望南京有作”是这首诗的首句,它描绘了诗人在渡江时遥望着南京的景象。驿路南来四十程,舟人遥指到神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从南方的驿站出发,沿着驿路南下,经过了四十里的距离,最终到达了神京城。这里的“驿路”、“程”和“舟人”都是关键词,它们分别表示了诗人所走的路途、行走的里程和船上的船员。
接下来是第二句:“云晴乍见青山出,风便宁知白浪惊。” 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晴朗的天空下,突然看到了青山。这里的“云晴”和“乍见”表明了天气的情况,而“青山出”则表达了诗人看到山后的惊喜之情。接着,“风便”和“宁知”表明了风的变化,而“白浪惊”则表达了诗人感到意外的情绪。
第三句:“万里归心随片月,十年离思绕重城。”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万里”和“归心”都强调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而“片月”则象征着短暂的时间,意味着诗人只能通过月亮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同时,“十年”和“离思”都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感受,而“绕重城”则暗示了这种离愁别绪的深远影响。
第四句:“清时自信功名早,击楫何须羡祖生。”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信心。这里的“清时”和“自信”都强调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认识,而“功名早”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同时,“击楫”是一个典故,它来源于古代的一种激励方式,即击水为誓,表示决心和信心。而“何须羡祖生”则是诗人的自谦之词,意思是说,不需要羡慕那些已经取得功名的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渡江望神京城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情感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乡、时间和功名的深刻感慨。同时,诗人也展现了自己的自信和决心,以及对他人的谦逊态度。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
以下是对该古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驿路南来四十程,舟人遥指到神京。” 驿路南来四十程,舟人遥指到神京。
驿路指的是古代用来传递信息的驿站道路,南来四十程则表明诗人从南方出发,沿着驿路向南行进了四十里。这里,“四十程”不仅是对距离的具体描述,还隐含了诗人旅途的辛劳与不易。而“舟人遥指到神京”则描绘了诗人在船上看到远处的神京,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向往。
第二句:“云晴乍见青山出,风便宁知白浪惊。” 云晴乍见青山出,风便宁知白浪惊。
云晴乍见青山出,风便宁知白浪惊。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晴朗的天空下,诗人忽然看到了远处的青山。这里的“云晴”和“乍见”都表达了一种美好而清新的氛围。同时,“青山出”则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仿佛是大自然的新生。然而,接下来的“风便宁知白浪惊”却打破了这种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的惊讶之情。
第三句:“万里归心随片月,十年离思绕重城。” 万里归心随片月,十年离思绕重城。
万里归心随片月,十年离思绕重城。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离别之痛的深切感受。这里的“万里归心”意味着诗人无论身在何处,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家乡的思念。而“片月”则象征着短暂的时间,暗示了这种思念是短暂而易逝的。同时,“十年离思”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感受,这种痛苦持续了十年,深深地影响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
第四句:“清时自信功名早,击楫何须羡祖生。” 清时自信功名早,击楫何须羡祖生。
清时自信功名早,击楫何须羡祖生。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认识和对未来的信心。这里的“清时”指的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诗人认为自己在这样的时代里能够早早地实现自己的功名理想。而“击楫”则是一种古代的行为方式,代表着一种决心和信心的象征,意味着诗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同时,“何须羡祖生”则是诗人的自谦之词,意思是说,他并不需要羡慕那些已经取得功名的人。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它不仅是一首抒情作品,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情感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家乡、时间和功名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自信和决心,以及对他人的谦逊态度。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