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无事。日未穿窗莺唤起。
刚欲敲诗。便取庭花作了题。
几多好句。半从风雨模糊去。
与客谈今。若引邸抄便俗人。

【注释】

壬午: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春。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木兰花慢”、“归朝欢”、“玉楼春”等。

即事:眼前之事。此指作者所见之景。

无事:没有事情。

日未穿窗:太阳还未照进窗户。

莺唤起:黄莺唤醒了春眠的鸣声。

刚欲敲诗:正准备写诗时。

庭花:庭院里开放的梅花。

好句:优美的诗句。

风雨模糊:被风雨吹打得模糊不清。

若引邸抄便俗人:如果引用邸抄,便是庸俗之人。

【赏析】
此为咏物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以自然景物喻人言志。
“春来无事,日未穿窗莺唤起。”春天来了,没有什么事情,太阳还没有穿过窗户,黄莺就唤醒了沉睡的花。这两句是全词的起兴,也是对春天的描绘。
“刚欲敲诗,便取庭花作了题。”我正准备写一首诗,却突然想起庭院里的花儿,就用它作为我的诗句。这两句是全词的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
“几多好句,半从风雨模糊去。”有许多美好的诗句,都被风雨模糊地擦去了。这里的“好句”指的是那些优美的诗句,而“雨风”则是指自然界的风雨天气。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惋惜之情。
“与客谈今,若引邸抄便俗人。”与朋友谈论今天的事情,如果引用朝廷的邸报,就是庸俗之人。这里“与客谈今”指的是和朋友聊天,而“引邸抄”则是指引用朝廷的邸报。这两句是对全词主题的进一步阐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