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烟浮翠枝头,熟梅时候偏怜雨。
蕉翻恨绿,栀含怨粉,何堪胜数。
紫燕低飞,黄鹂巧啭,渐惊徂暑。
向风前搔首,彩云易散,不尽泪痕千缕。
寂寂绣床深锁,芸笺锦字成遗堵。
月残香冷,红消碧碎,热肠相许。
欲觅仙踪,难寻方士,海天路阻。
漫思量、窗有南山云竹,怎书愁谱。

诗句释义

1 “淡烟浮翠枝头,熟梅时候偏怜雨。”
这句描述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其中“淡烟”和“浮翠枝头”描绘了烟雾缭绕在绿枝之间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清新的感觉。而“熟梅时候偏怜雨”则表达了对于梅雨季节的喜爱。

  1. “蕉翻恨绿,栀含怨粉,何堪胜数。”
    这句诗通过描述蕉叶翻动时的绿色,以及栀子花的白色粉末,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情感和喜爱。然而,“何堪胜数”表达了对这些美景的珍惜,因为数量太多难以一一欣赏。

  2. “紫燕低飞,黄鹂巧啭,渐惊徂暑。”
    这里描述了燕子和黄鹂的活泼景象,紫燕低飞和黄鹂巧啭都显得生动有趣,但它们的存在也让炎热的夏天感到更加难耐。

  3. “向风前搔首,彩云易散,不尽泪痕千缕。”
    这里的“向风前搔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时的惆怅和不舍;“彩云易散”则暗示了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哀愁;最后“不尽泪痕千缕”则直接展现了诗人因感慨万千而流下的眼泪。

  4. “寂寂绣床深锁,芸笺锦字成遗堵。”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孤独寂寞的场景,诗人被深锁在室内,只能透过窗户看到南山云雾中的竹子,无法与外界接触。而“芸笺锦字”则可能是指书信或者诗词,但因为“成遗堵”,所以可能已经遗失或损坏。

  5. “月残香冷,红消碧碎,热肠相许。”
    这句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那种即使时光消逝也难以割舍的感情。

  6. “欲觅仙踪,难寻方士,海天路阻。”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追求,但现实的困难让他觉得难以找到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

  7. “漫思量、窗有南山云竹,怎书愁谱。”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在窗前沉思着,看着窗外的南山和云竹,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愁绪表达出来,因为那些美好的事物都转瞬即逝。

译文

淡淡的烟雾漂浮在绿色的树枝上,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我却偏爱细雨纷飞的日子。叶子翻卷如同绿色的恨意,花朵含苞待放却又带着怨愤的色彩。紫燕低垂着头飞翔,黄鹂欢快地歌唱,但渐渐地让人感到夏日的热气越来越难忍受。我对着风前不停地摇头,彩云容易消散,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洒落。寂静的房间被深锁起来,只有那封未寄出的书信(芸笺)上满是思念之情,如今已成废墟。月光已残,香气已凉,一切美好的都已逝去,我的心依然热烈如初。我努力追寻仙人踪迹,可又难以找到那位懂得法术的方士,因为我发现通往那片未知天地的道路已经被阻隔。我不禁开始思索,在这静谧的房间中,窗边的南山和云竹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运用了大量意象,如“淡烟”、“翠枝”、“熟梅”、“蕉翻”、“栀含”、“紫燕”、“黄鹂”、“彩云”、“泪痕”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同时,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彩云易散”与“红消碧碎”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易逝,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此外,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抗争,这种情感贯穿于整首诗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