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问楼前柳色匀。
只应赢得镜中颦。
年年此日作愁人。
草欲妒裙还似旧,月来窥梦却如新。
可怜无处觅无春。
沈宜修的《浣溪沙 早春感悼》是一首描绘早春时节景色和抒发作者情感的古诗。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 诗句翻译与赏析:
- “休问楼前柳色匀。”:这句诗表达了对楼前景色的淡然置之,即不必过多关注柳树是否已经变得分外柔和或美丽,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超然态度。
- “只应赢得镜中颦。”:这里的“颦”指皱眉头,形容镜中的自己因春光乍现而显得有些忧愁,反映了诗人在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波动。
- “年年此日作愁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让诗人感到忧伤,强调了春天特有的忧郁情绪给诗人带来的影响。
- “草欲妒裙还似旧,月来窥梦却如新。”:这两句通过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一方面,新长的草仿佛嫉妒地想要遮住美丽的裙子,另一方面,月亮又如同新梦一样,带来新的希望和温暖。
- “可怜无处觅无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追寻和无奈,春天虽然美丽,但总让人捉摸不透,找不到它的踪迹。
- 关键词注释:
- “愁人”:指的是那些常常因为季节变换而心情起伏的人。
- “妒”:这里用来形容新生的草木想要遮挡美丽裙子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自然界的竞争和争斗。
- “窥”:在这里指月亮透过云层偷偷观察梦境,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 诗意总结:
- 这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却又带有忧伤的季节里的内心世界。通过使用生动的自然元素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沈宜修成功地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波动。
《浣溪沙·早春感悼》不仅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卷,更深刻地表达了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春天的描述,更是对生活、情感和哲学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