轲书规不孝,斗狠有明条。
克让惟尧颂,温恭是舜谣。
负荆登第宅,纳履在圯桥。
逊弟从来有,乖离竟所招。
礼仪恒不密,血气更难调。
暴横闻千里,危亡起一朝。
灾殃遗父母,丧乱及朋僚。
自反修仁术,争心早已销。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四谏》。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内涵。
第一句“轲书规不孝,斗狠有明条。”讲述了古时候有一个名为轲的人,他写了一份关于不孝的规劝书,告诫人们不要争斗和凶狠。这两句诗表达了古人对于孝道的重视以及对于争斗和凶狠的警惕。
第二句“克让惟尧颂,温恭是舜谣。”则描述了古代圣贤们的行为准则。他们都是能够克制自己欲望,谦让他人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温和和恭敬。这两句诗赞美了古代圣贤的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品质的向往。
第三句“负荆登第宅,纳履在圯桥。”描绘了两个古代人物的故事。一个是因负荆而得到重用的人,另一个是在圯桥上被黄石公指点的人。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古代人的谦逊和勤奋。
第四句“逊弟从来有,乖离竟所招。”讲述了一个家庭中的兄弟之间关系的变化。原本和睦的兄弟关系,因为一方的过度谦虚而导致另一方产生不满,最终导致了关系的破裂。这两句诗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第五句“礼仪恒不密,血气更难调。”则是对古代人的行为准则的批判。他们认为礼仪应该严谨,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因为血气冲动而变得难以调和。这句话批评了古代人对于礼仪的忽视和对于情感的放纵。
第六句“暴横闻千里,危亡起一朝。”则是对历史上一些统治者的批判。他们认为这些统治者过于残暴无道,导致国家危亡。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统治者的不满和对于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
第七句“灾殃遗父母,丧乱及朋僚。”则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他认为社会上的灾害和灾难往往给父母带来痛苦,同时也会波及到朋友和同僚。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问题的关切。
第八句“自反修仁术,争心早已销。”则是对个人修养的总结。他认为通过反省自己的行为,修炼道德,可以消除心中的争斗和纷争。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古代圣贤品质、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统治者、社会问题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各种现象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稳定生活的追求和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