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冬尽下扬州,积雪疏花散石楼。
此日飘零遥忆汝,长江浩荡不胜愁。
仓皇乡土殊相慰,潦倒风尘总未休。
安得万山深隐处,披云倚壑共冥搜。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简弟子京:这是题目,可能是指诗人对一位名叫“简”的弟子的追忆或怀念。
  2. 北征冬尽下扬州:描述了诗人在冬天结束之后前往扬州的情景。”北征”可能指的是一次向北的远行,”冬尽”意味着冬天的结束,”下扬州”则表明了目的地是扬州。
  3. 积雪疏花散石楼:这一句描绘了扬州冬季的景象。”积雪”和”疏花”都暗示着冬天的寒冷和雪后的美丽,而”散石楼”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建筑或景观,给人一种清冷而又不失雅致的感觉。
  4. 此日飘零遥忆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这里的”飘零”形容了诗人自己的状态,可能是漂泊不定或四处流浪,而”遥忆汝”则是回忆起过去与某人共度的时光。
  5. 长江浩荡不胜愁:这一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忧愁之情。”长江”是中国的一条大河,这里用来象征广阔的空间和深沉的情感。”浩荡”形容江水广阔无垠,”不胜愁”则说明诗人因为某种原因感到深深的忧愁。
  6. 仓皇乡土殊相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仓皇”可能意味着匆忙或不安,而”乡土”则是指故乡或家乡的土地。”殊相慰”表示虽然有思念之情,但家乡的美好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或安慰。
  7. 潦倒风尘总未休:这一句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处境。”潦倒”形容生活困顿或不如意,”风尘”可能指的是旅途中的艰辛或是生活中的波折。这句诗传达了一种始终未能摆脱困境的感觉。
  8. 安得万山深隐处,披云倚壑共冥搜:这是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渴望和愿望。”安得”是一种祈使的语气,表达一种迫切的愿望。”万山深隐处”形容了一个遥远且隐秘的地方,而”披云倚壑”则是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的画面,给人以宁静和神秘的联想。

译文

北方的冬日即将过去,我来到扬州。大雪覆盖了稀疏的花朵,散落在石楼之上。此刻我独自飘零在外,心中不禁回忆起你。我站在滚滚长江边,感受着它的浩荡和我的忧愁。尽管仓皇地离开了家乡,却始终未能找到慰藉。我多么希望能找到一个万山深处的隐居之地,在那里我可以披开云雾,倚靠在山谷中寻找答案。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家乡、友人以及自身境遇的复杂情感。首两句勾勒出一幅北地赴江南的画面,接着转入对往昔的追忆和对当前境遇的感怀,最终以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作为结尾,整体上形成了一种从远行到思乡,再到理想境界的追求的完整叙事线。

诗中多次使用“雪”、“花”等自然元素,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也反映了季节变化给诗人带来的情感变化。此外,通过对“长江”和“万山”等地理特征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宏大的自然景观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哲理性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