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蹑屩上清中,指点虚无问道宗。
几共五更听夜雨,长怀一月坐春风。
身游璧水功名薄,目断耆山誉望隆。
千里椷诗劳问讯,词源决峡势何穷。

【解析】

“当年蹑屩上清中,指点虚无问道宗”:当年(指年轻时),我穿着草鞋登上了太清峰,指点虚无的大道,问求道之门。“指点”是说指点着道,“虚无”是说虚无的境界、大道;“问道宗”是说求道于道宗。

“几共五更听夜雨,长怀一月坐春风”:几乎在深夜听到窗外的雨声,长久思念着那月色下的春天。五更,指子夜十二点到一点。“月风”即月光和春风;“长怀”是说长久的思念。

“身游璧水功名薄,目断耆山誉望隆”:我亲自游历过璧水,但功名微薄;我远眺耆山,但名声远扬。壁水,即璧江。耆山,今称耆老山,在四川彭山县。

“千里椷诗劳问讯,词源决峡势何穷”:远方寄来的诗作,问候之情,使我十分感动。词源如决堤般滚滚,气势无穷。椷诗,指书信。这里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的比喻:“文成符命,相如亲为书,与汉帝封禅泰山书‘荡荡乎下临无垠,邈邈乎亡边患’,其意并深美矣。”“词源决峡势何穷”是指文辞像江河一样滔滔不绝。

【答案】

译文:

当年(指年轻时),我穿着草鞋登上了太清峰,指点虚无的大道,问求道之门。

几乎在深夜听到窗外的雨声,长久思念着那月色下的春天。

我亲自游历过璧水,但功名微薄;我远眺耆山,但名声远扬。

远方寄来的诗作,问候之情,使我十分感动。词源如决堤般滚滚,气势无穷。

赏析一

首句“当年”,承上启下,点明时间及空间背景,同时暗示了作者当时的身份。“当年”二字,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留恋。“蹑屩上清中”,意思是作者曾经穿着草鞋登上了太清峰,“蹑屩”即穿草鞋,“上清”指登高入云、接近天界。“指点虚无问道宗”。这里指的是作者曾指点着虚无的大道,问求道之门。“指点虚无”是说指点着道,“虚无”是说虚无的境界、大道;“问道宗”是说求道于道宗。“几共五更听夜雨,长怀一月坐春风。”这两句写诗人夜闻夜雨,春日独坐的情景。“几共”、“长怀”都表现诗人的孤寂、惆怅之情。“夜雨”、“春风”则烘托出一种幽静、凄冷的气氛。

第二句“身游璧水功名薄”,“身游”即亲自游历的意思;“璧水”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眉山西侧。“功名薄”指功名微薄。这里既写出了诗人的身世和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黑暗。“目断耆山誉望隆”,意思是说远望耆山时,只能看到那里名声远扬。“耆山”,即耆老山,位于今天四川省彭山县西侧。“誉望隆”即声誉远播的意思。“目断”“长怀”都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第三句“千里椷诗劳问讯”,“千里椷诗”指远方寄来的信。“劳问讯”即辛苦地询问、问候。诗人通过“劳问讯”,表达出对远人来信的珍视和感激之情。“椷诗”一词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感情的真挚。“词源决峡势何穷”,意思是说文辞如决堤般滚滚,气势无穷。“决峡”指江河奔流直下,不可阻挡;而这里则喻指诗人的文辞滔滔不绝。

第四句“赏析二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之作,是酬答友人的。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与友人之间有着很深的感情。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友情的深厚,后四句则写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全诗以景起兴,情景交融,情蕴意厚,意境优美。首联“当年”二字领起全诗,点明了时间及空间背景,同时暗示了作者当时的身份。“当年”二字,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留恋。颔联“几共五更听夜雨”,颈联“长怀一月坐春风”,两联皆写诗人夜闻夜雨,春日独坐的情景。尾联“身游璧水功名薄”,“目断耆山誉望隆”,两句互为表里,既写出了诗人的身世和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黑暗。“千里椷诗劳问讯”一句,更是表达了对远人来信的珍视和感激。

这首诗语言平实朴素,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很有价值的抒情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