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思怜春春不违,放晴江日转晖晖。
苑深杨柳莺能早,渚暖菰蒲雁未稀。
抱瓮文人甘守拙,焚鱼学士最知几。
谁堪白首华轩恋,误却纶竿沙水矶。

王廷相的《江上寄俞国昌郁希正二同年》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及自身人生感悟的古诗。诗中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解释:

  1. 诗句释义客思怜春春不违:“客思”指诗人自己的心情或思念之情,“怜春”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与留恋;“春不违”表示尽管是春天,诗人的心情却并未因此而感到喜悦。放晴江日转晖晖:“放晴”意味着天气变得晴朗,“江日转晖晖”形容晴朗的江面上阳光明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苑深杨柳莺能早: 这里的“苑深”可能指的是一个较为幽静的地方,杨柳和早知时序的黄鹂(莺)都显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渚暖菰蒲雁未稀:“渚暖”,温暖的河流或湖泊边,“菰蒲”,一种水生植物,常在水边生长。此句描绘了温暖水域中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成群的雁鸟还未离开的情景。

  2. 译文:春天虽然到来,但诗人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喜悦,因为心中有着对远方友人深深的思念。当天空放晴,阳光照射在江面上,江上的景色变得分外明亮。在一片宁静的花园深处,垂柳依依,黄莺早早地开始鸣叫,显示出春天的到来。温暖的河滩旁,水生植物茁壮成长,而大雁也还未远离这温暖的水域。

  3. 赏析:《江上寄俞国昌郁希正二同年》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相的代表作之一。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景色、季节的变化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自身的人生感悟。首句“客思怜春春不违”,便奠定了整首诗抒情的主题,即尽管春光明媚,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却是无法改变的。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层次感。此外,“抱瓮文人甘守拙”等句,更是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他虽身处纷扰复杂的社会之中,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王廷相的《江上寄俞国昌郁希正二同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明代诗歌的风貌以及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困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