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溶溶江水春,江上好山如故人。
两髯局蹐事辛苦,举网截江遮巨鳞。
容仪颇亦类古雅,匪特临流羡渔者。
天机妙发毫素间,画师岂是无心写。
一髯长操百尺竿,一髯屹立当风湍。
后先指示若为语,得失所系何其难。
绿发小儿殊不痴,解带默默临清漪。
偶然一饮坐树下,鳣鲔有无初不期。
君不见任公子,泛泛扬州弄云水。
六鳌驾出海上来,未必竿头能致此。
又不见张志和,啸歌紫芝坐绿莎。
一丝风月亘终古,眼底屑屑浮云过。
览君此图动深省,世间万事鱼戏鼎。
唯有渭川姜子牙,直钩下钓苍波冷。

译文

江水溶溶春色美,江上好山似故人。
两髯男子辛勤劳作,张网捕捞巨鳞鱼。
面容仪态古雅清丽,并非羡慕渔夫生活。
天机妙手生毫素之间,画师岂是无心作画?
一髯长竿百尺高,一髯屹立风浪湍。
前后相望指示难言,得失所系何其难?
绿发小儿并不愚笨,解带静坐水面旁。
偶然饮酒坐树下,鳣鲔有无初不期。
君不见任公子,泛泛扬州弄云水。
六鳌驾船出海上,未必竿头能致此。
又不见张志和,啸歌紫芝坐绿莎。
一丝风月亘终古,眼底屑屑浮云过。
览君此图动深省,世间万事鱼戏鼎。
唯有渭川姜子牙,直钩下钓苍波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一幅捕鱼图,表达了对人生得失、名利看淡的哲理思考。下面是逐句解读:

  1. 落花溶溶江水春:春天的江水融化了落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落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江水春”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2. 江上好山如故人:江上的好山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切。这里的“故人”可能指的是过去的美好时光或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3. 两髯局蹐事辛苦:两个男子(可能是画家)在局促的环境中辛勤劳作,非常辛苦。这里的“局蹐”形容他们的处境艰难,而“辛苦”则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4. 容仪颇亦类古雅,匪特临流羡渔者:他们的面容和仪态非常优雅,不仅仅是羡慕渔夫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古雅”和“羡渔者”都暗示了作者对于古人生活方式的赞美。

  5. 天机妙发毫素间:这幅画的天机妙处在于它的细节处理,毫素间即指画中的细节之处。这里的“天机”可能是指画作中的自然景色或是某种寓意深远的元素。

  6. 画师岂是无心写:虽然画师是在专心致志地创作,但这里似乎有一种讽刺意味,暗示画师的创作并非出于真心,而是有所求或者有所图。

  7. 一髯长操百尺竿:其中一位画师的胡子很长,他正在使用长长的钓竿。这里的“长操”可能是指画师的动作或神态,而“百尺竿”则是对钓鱼竿长度的形象描述。

  8. 一髯屹立当风湍:另一位画师则站在风浪中,显得格外坚韧。这里的“屹立”和“当风湍”都形容了一种坚强的态度和面对困难的决心。

  9. 后先指示若为语,得失所系何其难:这幅画展示了前后相继的景物,让人不禁要思考其中的得失之难。这里的“指示”、“若为语”和“得失所系”都是强调作品所传递的深刻内涵和哲学思考。

  10. 绿发小儿殊不痴:一个绿头发的小孩儿并不愚蠢,他只是静静地坐在水面上。这里的“绿发”可能是对人物特征的一种描述,而“不痴”则表明了他对生活的淡定和从容。

  11. 解带默默临清漪:这个小孩解下腰带,默默地坐在清澈的水面上。这里的“解带”和“默默”都传达了一种宁静的状态,而“临清漪”则描绘了小孩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12. 偶然一饮坐树下:他偶然停下来喝了一杯水,坐在树下休息。这里的“偶然”和“坐树”都给人一种随意和自在的感觉。

  13. 鳣鲔有无初不期:鱼的突然出现和消失都是无法预测的。这里的“鳣鲔”(大鱼)和“有无”都暗示了世事的无常和变化。

  14. 君不见任公子,泛泛扬州弄云水:你难道没有见过任公子在扬州游玩时的情景吗?这里的“任公子”可能是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而“扬州弄云水”则描绘了他在扬州游玩时的逍遥自在。

  15. 六鳌驾出海上来,未必竿头能致此:六只巨大的海龟驾着船出海,但不一定能在钓竿上得到它们。这里的“六鳌”和“竿头”都形象地描绘了海龟的壮观景象。

  16. 又不见张志和:又见那张志和吟咏紫芝草的情景。这里的“志和”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字,他以吟咏紫芝草闻名。

  17. 一丝风月亘终古:一缕风月贯穿始终,无始无终。这里的“风月”可能是指自然界的景象或是某种情感的象征。

  18. 眼底屑屑浮云过:那些浮云在眼前掠过,却不留痕迹。这里的“眼底”和“屑屑”都传达了一种轻盈和飘逸的感觉。

  19. 览君此图动深省,世间万事鱼戏鼎:看到你的这幅画让我深思,世间万物都在游戏之中。这里的“动深省”表示观画后的感悟,而“鱼戏鼎”则暗示了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和纷扰。

  20. 唯有渭川姜子牙,直钩下钓苍波冷:只有周朝初期的姜子牙,用直钩钓鱼,即使面对汹涌的江流也毫不动摇。这里赞扬了姜子牙的坚定和毅力,同时也暗讽那些过于追求名利的人。

这首诗通过对一幅捕鱼图的描绘,引发了作者对于人生得失、名利看淡的哲理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人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