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白云满,泠然见鸣钟。
夤缘出木杪,古殿苍苔封。
忽若万顷涛,天风下长松。
迢递转幽壑,烟萝迷石丛。
颇疑去人境,乃与城南通。
粉堞明参差,俯视百里中。
地分意自隔,山迥趣乃穷。
怡悦良自足,幽期谁与同。
【注释】
泠:寂静。夤缘:攀援。万顷涛:指波涛滚滚的大海。粉堞:城墙上的彩色装饰物。怡悦:愉悦自得,快乐满足。幽期:幽静的心愿。
【译文】
山路上白云缭绕,我悠然听到远处的钟声。
山巅的古殿长满青苔,显得苍老而神秘。
忽然好像听到了波涛汹涌的声音,阵阵清风从松林吹过。
转过了深深的山谷,烟雾弥漫中,石林丛生。
似乎要进入人的境地,却和通往城东的小路相通。
高高的城墙上有五彩的装饰,俯视着百里之内的景色。
地域不同自然有别,远望着青山绿水令人心旷神怡。
心中喜悦无比,只有自己能体会。
与大自然同乐,谁又能与我共享?
【赏析】
此为游云居寺所作。云居寺,在浙江天目山中,唐贞元年间始建,至宋嘉佑四年(1059)重修,明成化、弘治年间又多次修缮。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方丈室等建筑群落。全诗写诗人游寺所见所感及内心感受。首联“山径白云满,泠然见鸣钟”,写登山之始。“山径白云满”,以“满”字形容云雾缭绕、遮天蔽日的山路,生动传神;“泠然见鸣钟”,“泠”是清冷、宁静的意思,“鸣钟”指寺庙中传来的钟声,诗人于山中行来,耳畔忽闻钟声,心情顿觉宁静愉悦。颔联“夤缘出木杪,古殿苍苔封”,写登到高处所见。“夤缘”,攀援;“出木杪”,指从山巅攀援而上,到达树梢之上;“木杪”是树木梢端,也泛指树梢。“古殿苍苔封”,指古老的庙宇被青苔覆盖,显出岁月的痕迹。颈联“忽若万顷涛,天风下长松”,写由山顶向下看,眼前所见景象。“万顷涛”是说眼前波涛翻滚的景象浩渺无际;“下长松”,指风吹松涛之声,此句用夸张手法,极言山林之壮阔。尾联“迢递转幽壑,烟萝迷石丛”,写下山时所见景象。“迢递”,形容山路遥远曲折;“烟萝”,即烟云,此处指缭绕的云雾;“迷石丛”,指云雾弥漫之中,石林丛立。末联“颇疑去人境,乃与城南通”,写登上山头后的感受。“颇疑”指怀疑;“人境”指人间世界,这里指云居寺所在之地;“乃与城通”,是说此时诗人已离开尘世,与云居寺相隔绝。五、六两联写游山过程中的感受。“地分意自隔,山迥趣乃穷”,意思是因为身处异地,所以心境变得开阔了;由于置身山中,所以情趣更加丰富了。尾联两句写诗人对游山所得的感悟,认为游山之乐在于怡悦自足,而不必与别人共同享有。这首诗写游寺所见所感及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超脱尘俗的隐逸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