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溪山小画图,山行不尽翠模糊。
深林遗庙知谁祀,烟雨东风啼鹧鸪。

【注释】

①“临溪”句:指作者在一座溪边建造的桥上。临溪,即临溪桥。

②“面面”句:说小画似的山山水水,在诗人眼前展开。

③翠模糊:指山色迷蒙。

④遗庙:古时为纪念亡国之君、贤臣而建的祠庙。

⑤啼鹧鸪: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这里借指自己的处境。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在临溪桥上,面对一幅幅如画的景色,不禁想起那些已经湮没的历史,以及那些在风雨中啼叫的鹧鸪,抒发了对往昔历史的追怀和对前途的忧虑。

首联写诗人登临临溪桥远眺所见的自然风光,意在点明题中“咏史”之意。“山行不尽翠模糊”,是说山峦层叠,郁郁葱葱,远远望去,一片苍翠,望不到尽头;而山中云雾缭绕,时隐时现,使人感到山之深邃难测。“面面溪山小画图”,则进一步描绘出了这一自然风光的迷人之处。“画图”二字,既是写实,又是传神的夸张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登临时的欣喜和惊叹之情。

颔联紧承首联而来,由远及近,写自己登上临溪桥后所见所感。诗人站在溪桥之上,环顾四周,发现山野间竟有一座座古旧的庙宇。这既令人感叹于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遗庙),又不免生出一种惆怅之感,因为这样的遗迹在今日看来已难以寻觅,更不用说去探访其中的幽深了。“深林遗庙知谁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叹。

颈联则转入诗人的内心世界。“烟雨东风啼鹧鸪”,既是实写,又含有诗人的主观感受。“啼鹧鸪”三字用典,据《晋书·谢安传》载,东晋大将谢石、谢玄父子曾率兵北伐,大败前秦苻坚大军,捷报传来,谢安在会稽山阴家中宴请友人,弹琴吟诗,有人即景起赋《子夜歌》,唱出“城乌啼,乌欲栖”等句,引起众人共鸣。后人遂以“鹧鸪”代称悲鸣哀鸣之声,此联即借用这一典故,表达出诗人在风雨飘摇的时世中所感受到的身世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抒发出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