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色净如洗,白门三月春。
愁来别知己,况乃是乡人。
积雨暮云合,东风芳草新。
宣徽耆旧在,相见重咨询。
【注释】:江色净如洗,白门三月春。
愁来别知己,况乃是乡人。
积雨暮云合,东风芳草新。
宣徽耆旧在,相见重咨询。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栾架阁的情事。首联写景,次联写别,尾联叙情,结构谨严,对仗工整。诗中虽不见送别之情,却处处有别意暗寓其中。
江色净如洗,白门三月春。
愁来别知己,况乃是乡人。
积雨暮云合,东风芳草新。
宣徽耆旧在,相见重咨询。
【注释】:江色净如洗,白门三月春。
愁来别知己,况乃是乡人。
积雨暮云合,东风芳草新。
宣徽耆旧在,相见重咨询。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栾架阁的情事。首联写景,次联写别,尾联叙情,结构谨严,对仗工整。诗中虽不见送别之情,却处处有别意暗寓其中。
登徐孺子亭 高士不可得,兹亭幸尔留。偶来逢暇日,况复及清秋。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 几时闲历览,乘月放扁舟。 译文: 无法遇到真正的高人,幸好这里有个亭子让我驻足。偶尔来这里放松身心,更何况是在这个清秋时节。 湖水从门口流淌,松树和云雾仿佛就在身边。什么时候才能悠闲地游历一番,乘着月光荡起一叶扁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古代的文人在亭中游览、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景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联:“粉署春已晚,黄鹂时复鸣。” 翻译: 在这春天的暮色中,我听闻了西掖的莺声。 这里的“粉署”可能是指官府或文职办公的地方,而“黄鹂时复鸣”则描绘了春天里黄鹂鸟不时地发出清脆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句诗通过对比“春已晚”与“黄鹂时复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叹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欣赏。 颔联:“落花荡轻吹,繁木翳新晴。” 翻译: 花瓣飘落时被微风吹拂
小孤山 海门第一关,苍翠五云间。 阴雨蛟龙出,晴天鹳鹤还。 江声舂夜寂,草色带春殷。 欲往临危顶,因之望故山。 注释: - 海门第一关:指的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小孤山关。 - 苍翠五云间:形容小孤山的景色苍翠茂盛,仿佛在五座云层之间。 - 阴雨蛟龙出:描述在阴雨天气里,小孤山如同蛟龙般从云层中出现。 - 晴天鹳鹤还:描绘晴天时,小孤山像鹳和鹤一样飞回原处。 - 江声舂夜寂
【注释】 画省:御史台的办事房。 起行双树间:从两棵树之间起身。 唳:鸟鸣声。孤鹤:指鹤,这里泛指白鹤。 清响落空山:清亮的叫声在空旷的山间回响。 凉露:清凉的露水。徐徐:慢慢地。 秋云:秋天的云。故故:时时,常常。 幽览:静观。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贞元年(785)八月作,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先写深夜值勤,再写早起步行
【注解】: 1. 帷幕公事简:指官府里的事情简单。帷幕,这里指官府的公文;公事,公务。 2. 斋居文墨闲:指在书房中,笔墨闲置着,没有事务缠身。斋,书房;文墨,指书籍、文章。闲,闲暇,无事可做。 3. 开帘坐白日:拉开窗帘,面对阳光(太阳是白色)。 4. 拄笏对青山:手里拿着拐杖,面对着青翠的山。笏,官员手执的手板。 5. 谬拙占微宦:错误地认为官职很小。谬拙,自认错误;微宦,小官,指微小的官职
【诗句注释】 1. 清风亭: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李白的故居。 2. 二月雨中尽:二月的雨水已经停歇。 3. 一尊亭下开:在清凉的亭子下面,酒意已消。 4. 青山望不极:青山远得看不到尽头。 5. 白云招可来:白云飘动,似乎可以随风而来。 6. 啼鸟合芳树:鸟儿在芬芳的树上鸣叫。 7. 落花委苍苔:花瓣落下堆积在青苔上。 8. 遥知旧游者:远远地知道有过去的朋友在这里游玩。 9. 歌咏凤凰台
秋日忆故园 素得故园趣,远如南涧阿。 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 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 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 注释: 1. 素得故园趣:指久居故乡,熟悉那里的情趣和习俗。 2. 远如南涧阿:比喻家乡的景色像南方的山涧一样美丽。南涧阿是南方的山涧,这里用来象征家乡。 3. 众芳时既集:指秋天到来时,各种花卉都已经开放。 4. 啼鸟秋复多:指秋天里,鸟儿的叫声更加频繁。 5. 对竹不及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本诗共四句,内容上由树及人,由物到情,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结构上首联写景,颔联写意,颈联写人,尾联写情。 译文: 墙头两棵树,翠绿一片阴森森。 夕阳西下风浪起,满院都是秋意浓。 枝条垂落砌石边,叶子飘落在衣襟。 况且还有行人歌,听到也会心烦神。 赏析:
诗句原文与译文对照: 1. 解析诗句: - 诗句:“晓经豫章城东” - 译文:清晨经过豫章城东 2.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在晨曦初露之时,诗人经过了豫章城的东西方向,即东边。 -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豫章”是指今天的江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可能是在表达对故土的怀念或者对过去的回忆。 3.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诗人感到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多年
归耕叟 轩冕若为累,田园信可耕。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 过江逢雨歇,穿林闻鸟鸣。 得酒亦复醉,陶然终此生。 注释: - “轩冕若为累”:指的是官位和名利如同拖累一样,令人感到烦恼和压力。 - “田园信可耕”:意味着在田园之间耕作,享受自然的生活,是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理解,认为只有真正懂得宁静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豁达
明珠缀在凤头鞋,白壁雕成燕子钗。换得秣陵山十亩,香名不与骨俱埋。 这首诗的翻译是:明珠镶嵌在凤头高跟鞋上,白壁雕刻成燕子形的发钗。换来秣陵山十亩地,香气之名不随身体一同消失。 诗句注释:明珠:珍贵的珍珠。凤凰头鞋:一种华丽的鞋子,通常用珍珠或宝石装饰。凤头:指鞋的前端形状像凤凰头。璧:古代的一种玉制礼器。燕子钗:以燕子为图案的发钗。秣陵:古地名,位于今南京一带。十亩:一亩约为100平方米
诗句解读 1 萧何馈饷日,汉业经营时。 - 萧何:西汉的开国功臣。 - 馈饷:运送军粮,泛指为军队提供物资或服务。 - 汉业:汉朝的事业,这里特指西汉的基业。 - 经营:治理、建设。 2. 一旦见图绘,千年垂令仪。 - 一旦:某一天,暗示时间紧迫。 - 见图绘:看到图象和壁画。 - 垂令仪:留下法令或典范。 3. 因君当远发,倚马赠行辞。 - 因君:因为您。 - 倚马:快速书写
【注释】 黄金不惜:指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婵娟:月亮、月亮的美称。歌舞于今:如今,在当今这个时代。 蔓草:蔓延的野草,也指美女。寒烟:冷色调的烟云,这里比喻美女如烟消云散。 【赏析】 马湘兰是唐代著名的歌女,她善于歌唱和舞蹈,她的歌声和舞姿都十分迷人。这首诗就是她为一个青年男子写的挽词,表达了他对她的爱慕之情。诗人以“金”和“玉”来比喻女子的爱情,赞美了她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诗词名句“舞裙歌扇本前因,绣佛长斋是后身。不逐西池王母去,定随南岳魏夫人。”选自明代诗人王稚登的《马湘兰挽歌词》其六。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相关的赏析: 诗意与解析 诗句一: “舞裙歌扇本前因,绣佛长斋是后身。” - 舞蹈与扇子的关联:古代女子常用歌舞和扇子来表达情感。这里的“舞裙歌扇”可能象征着她们过去的生活或艺术追求。 - 信仰的转变:从舞蹈转向宗教修行
诗句原文与译文对照: 1. 解析诗句: - 诗句:“晓经豫章城东” - 译文:清晨经过豫章城东 2.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在晨曦初露之时,诗人经过了豫章城的东西方向,即东边。 -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豫章”是指今天的江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可能是在表达对故土的怀念或者对过去的回忆。 3.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诗人感到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多年
诗句:水流花谢断人肠,一葬金钗土尽香。 译文:如同流水带走了花朵,花瓣凋零,仿佛断绝了我的情感,就像把金钗埋葬在泥土中,一切都化为尘土。 注释:水流: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象征着花朵的凋零。花谢:指花儿凋谢,暗喻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断人肠:形容情感上的极度痛苦和悲伤。一葬:表示一种彻底的、决绝的行为。金钗土尽香:用金钗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土尽则代表其彻底消失,只剩下香味。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