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江北路,转爱江南趣。
虽有远近山,而无高低树。
山枯石欲死,泉涸涧亦痼。
平生山水欢,所遇顿非故。
朅来扬子边,望见江南雾。
雾中何突兀,金焦与北固。
春山一何青,春江一何素。
得非笔变化,毋乃墨吞吐。
恍如逢故人,此意不能喻。
吾家疁城东,小筑溪头住。
春流正环门,夏木将莽互。
尝耽诗中色,兼识画中句。
游好在所生,毋为勤远慕。

燕中归为闲孟画烟林小景有感而作我行走在江北的路,转爱江南的趣味。

虽有远近山,而无高低树。

山枯了石头想要死掉,泉水干涸了涧谷也成病。

平生喜欢山水的快乐,所遇顿非故人。

朅来到扬子江边,望见江南的云雾。

云雾之中何其突兀,金焦与北固都在那里。

春山多么青翠,春江多么清澈。

莫非是笔变化,或许墨吞吐。

恍如遇到老朋友,此意不能比喻。

我家疁城东,小筑溪头居住。

春水正绕门流,夏天树木将茂密交错。

曾沉迷于诗中的景色,兼识画中的词句。

游玩的乐趣在于生地,不要为远慕而劳烦。

注释:

1、行:行走。江北路:指长江北岸的陆路。江北:泛指江南以北地区。2、趣:情趣。3、无:没有。4、石欲死:石头仿佛要死去的样子。5、泉竭:泉水干涸。6、痼:病。7、平生:平素,平日。8、朅来:来到。扬子江:今称长江。9、雾:云气,云雾。10、突兀:形容山峰高耸而突兀不群。11、金焦:南京的古称,即金陵。12、北固:南京的别称,即北固山。13、一何:多么。14、青:绿。15、素:白。16、得:同“睹”,看见。17、疁(yǎn)城:古地名,在今江苏镇江市附近。18、溪头:水边的村庄或小村落。19、春流:春季的流水。20、莽互:茂盛交错的样子。21、尝:曾,过去有过。22、诗中色:诗中所描绘的景物。23、游好:游览的爱好。24、所生:出生的地方。25、毋:不要。26、勤远慕:勤于追求远方。赏析:

这首《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诗人闲居无事,乘着初夏午睡醒来之际,漫步于村野之间,观赏风景,抒发情怀,寄寓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一联:“我行江北路,转爱江南趣。”诗人在经过江北后,转而喜爱江南的情趣和风物。这一联写出了诗人由江北到江南的地理转换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转变。江北地处北方,以平原为主;而江南则多山丘和水网,因此诗人从江北到江南的转变,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改变,更是心境的变化和感受的不同。

第二联:“虽有远近山,而无高低树。”这两句诗描绘了江南独特的山水景观。虽然远处的山看起来高大雄伟,但近处的树却显得低矮平凡,这种对比突出了江南山水的特色和韵味。诗人用“虽”和“而”这两个转折连词,巧妙地表达了他对这一景观的感受和看法。

第三联:“山枯石欲死,泉涸涧亦痼。”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特点。当山上的树木枯萎时,石头似乎都要死了;当山下的泉水枯竭时,山谷也会变得病弱不堪。这两句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江南山水的独特之美和生命力。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第四联:“平生山水欢,所遇顿非故。”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江南山水中的感受和思考。他发现自己平生喜爱的那些山水美景,如今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从前那样令人陶醉的景象了。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到有些遗憾和失落,但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美景。

第五联:“朅来扬子边,望见江南雾。”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扬子江边看到江南的烟雾的情景。扬子江作为一条重要的河流,其边上常常弥漫着薄雾,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诗人站在扬子江畔,望着那层轻飘飘的烟霭,不禁感叹不已。这一联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江南山水之美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联:“雾中何突兀,金焦与北固。”这两句诗通过对江南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的敬仰之情。金焦山和北固山都是历史上的重要名胜古迹,它们的存在见证了古代文明的辉煌和沧桑。诗人在欣赏这些景点时,深感历史的厚重和文化底蕴的深厚。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更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尊重。

第七联:“春山一何青,春江一何素。”这两句诗继续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春山青翠欲滴,春江清澈透明,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清新脱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春天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画卷之中。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春天的美好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心。

第八联:“得非笔变化,毋乃墨吞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理解。他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并非完全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他在面对自然界的变化时,既感到惊讶又感到敬畏。

第九联:“恍如逢故人,此意不能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色时的感慨和思念之情。他仿佛遇到了久违的朋友,那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难以言表。然而,这种感情又似乎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只能深深地藏在心底。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让诗人更加珍视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第十联:“吾家疁城东,小筑溪头住。”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他的家位于疁城东边,而自己在溪头建了一座小屋居住。这样的生活安排既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又保留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这种生活方式让诗人能够更好地融入自然之中,体会生活的真谛。

第十一联:“春流正环门,夏木将莽互。”这两句诗继续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美景。春天的溪流环绕着家门,夏天的树木郁郁葱葱相互交错。这样的景色不仅给诗人带来了美的享受,更让他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第十二联:“尝耽诗中色,兼识画中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和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他认为诗歌和绘画都是表达内心情感和审美观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和创作诗歌和画作,他能够更好地领悟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

第十三联:“游好在所生,毋为勤远慕。”这两句诗强调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欲。他认为只要在自己出生的土地上尽情享受和品味生活,就无需过分追求远方的事物和名利。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和自然和谐的追求。

全诗通过对江南山水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一些关键词语也富有深意和象征意义,如“烟”、“雾”、“金焦”、“北固”、“春山”、“春江”等,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知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