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江畔路,一棹归来,二十馀年。
乱离频经过,昨有人传说,民物如前。
况伊蠡湖庐嶂,从不改山川。
供胜客寻游,惊声钟石,挂影廉泉。
寻仙有沙识,问井柱尘中。
坛竹风边。
好上西山望,笑劳劳城郭,攘攘刀钱。
故友几人何处,五斗竞鸣弦。
但樽酒相邀,徐亭下榻聊一眠。
【注释】
忆旧游 送蒋丹崖之豫章访旧(壬午)
滕王江畔路,一棹归来,二十馀年。
乱离频经过,昨有人传说,民物如前。
况伊蠡湖庐嶂,从不改山川。
供胜客寻游,惊声钟石,挂影廉泉。
寻仙有沙识,问井柱尘中。
坛竹风边。
好上西山望,笑劳劳城郭,攘攘刀钱。
故友几人何处,五斗竞鸣弦。
但樽酒相邀,徐亭下榻聊一眠。
【赏析】
这首词作于辛未(1071年),是作者送友人蒋丹崖赴豫章(今江西南昌)而写的,是一首赠别之作。作者在序中说“忆旧游”,即追怀过去和友人的游历经历,表达对友人远行的惜别之情。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上片先写送别的地点和环境。首句“滕王江畔路”,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一棹归来”两句,写自己与蒋丹崖分别时的情形:二十馀年来归,两人依依不舍。“乱离频经过,昨有人传说,民物如前”三句写乱离之后的情景,“民物如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担忧和希望。接着,作者以“况伊蠡湖庐嶂”一句转入送别友人。“供胜客寻游”两句,描写了豫章的自然风光,并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祝愿。最后三句,由景入情:“寻仙有沙识,问井柱尘中。”作者想象友人到了豫章,会去寻找仙人、道士的踪迹;询问古代留下的井台,是否还能听到泉水潺潺的回音。
下片主要写送别时的惜别情怀。“寻仙有沙识,问井柱尘中”两句,既写出了友人的性情爱好,又写出了友人的清高孤介。“坛竹风边,好上西山望”二句,写送别后,朋友登上西山远望,寄寓了作者的惜别之情。“笑劳劳城郭,攘攘刀钱”两句,写友人登上西山后看到的景象,流露出对友人前程的祝福。“故友几人何处,五斗竞鸣弦”,写友人远行后,可能遭遇的艰难困苦,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担心。“但樽酒相邀,徐亭下榻聊一眠”,最后几句,写送别后与友人共饮欢饮的情景,表达对友人远行后的祝福和期许。
全篇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含蓄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