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凤衔灵文,栖栖北海湄。
临流理毛羽,五采以自奇。
飞如摛群星,击若朝霞披。
翱翔千仞冈,亦集梧桐枝。
一鸣叶清庙,再鸣中咸池。
凄风振大野,青云顾我悲。
世无伶伦耳,谁为度参差。
回首顾丹穴,摧藏不可持。
将止帝东园,恐令鶗鴂知。
阿閤在万里,哀号乃见疑。
啁啾榆枋间,燕雀相追随。
清光蔽白日,何当复来仪。

【注释】:

1.有凤衔灵文,栖栖北海湄:有凤凰衔着神异的羽毛,栖息在北海岸边。

2.临流理毛羽,五采以自奇:来到江边梳理着五彩缤纷的羽毛。

3.飞如摛群星,击若朝霞披:飞翔时像散布满天的群星,又像是披着朝霞。

4.翱翔千仞冈,亦集梧桐枝:展翅翱翔于高高的山峰之上,又在梧桐树上栖息。

5.一鸣叶清庙,再鸣中咸池:一声鸣叫,就惊动了清净的庙宇;再一声啼鸣,又使那乐池中的泉水为之激荡。

6.凄风振大野,青云顾我悲:凄凉的风吹拂过大野,我怀着忧愁的心情仰望天空。

7.世无伶伦耳,谁为度参差:世上如果没有伶伦那样的人,谁能为我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8.回首顾丹穴,摧藏不可支:回过头来看着那深不见底的丹穴,它被毁坏、掩埋、摧毁,是无法支持下去的。

9.将止帝东园,恐令鶗鴂知:将要停在皇帝的东园里,恐怕会被鶗鴂鸟知道。

10.阿阁在万里,哀号乃见疑:阿阁在万里之外,我的哀怨之声才被人所听到和怀疑。

11.啁啾榆枋间,燕雀相追随:燕子和喜鹊在空中鸣叫,相互追逐着。

12.清光蔽白日,何当复来仪:清澈的光华遮蔽了白日的光辉,何时还能再现它的光彩?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借鸾鹄之鸣,寄托自己的抱负和遭遇不遇的感慨。诗分上下两首,上篇写鸾鹄之鸣,下篇则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痛苦。

上篇写鸾鹄之鸣。“有凤衔灵文,栖栖北海湄”,“有凤凰衔着神奇的灵符,栖息在北海岸边”。这里描写了鸾鹄的形象特征。“临流理毛羽”四句,写鸾鹄展翅飞翔,其姿态之美。鸾鹄的羽毛五彩斑斓,犹如天女散花,美不胜收。鸾鹄在蓝天白云中翱翔,仿佛是天上的群星降落凡尘,又好似朝阳初升,霞光普照大地。鸾鹄振翮长风,直上九霄云外,又落于梧桐树梢,栖息其中。鸾鹄鸣声洪亮悦耳,一鸣可动九宫之音,二鸣可使东海之渊为之动荡,其声音之清越、之高亢,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凄风振大野,青云顾我悲”,这两句写诗人在鸾鹄鸣声中所受到的感动与震撼。鸾鹄之声如此动人心弦,诗人不禁为之动情,感到悲伤而忧郁。诗人以“凄风”起兴,以“青云”喻鸾鹄之鸣声,表达了诗人对鸾鹄鸣声的喜爱之情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时伤怀之意。“世无伶伦耳,谁为度参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没有音乐高手的慨叹。“世无伶伦耳”一句,既指朝廷中无音乐高手,也暗含着诗人自身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意思。“谁为度参差”一句,既是对朝廷无人理解他的音乐才华的抱怨,也是对自己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的叹息。

下篇写鸾鹄的遭遇。“回首顾丹穴,摧藏不可支”,这两句写鸾鹄回首望去,但见深不见底的丹穴已毁,无法支撑。这里的“丹穴”是指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象征着美好而高远的理想。鸾鹄回首遥望,可见其心中充满了失落与痛苦之情。“将止帝东园,恐令鶗鴂知”,这句诗表明鸾鹄将栖息在皇帝的东园之中,然而却担心被鶗鴂鸟儿知晓。鶗鴂是一种传说中会报晓的鸟儿,常常用来象征奸邪之人或谗佞之臣。鸾鹄虽然栖息在皇帝的东园之中,却仍不能摆脱被奸佞之人所害的命运。这一句诗进一步揭示了鸾鹄内心的忧虑与不安。“阿阁在万里,哀号乃见疑”,最后两句写鸾鹄栖息在遥远的阿阁之中,发出哀痛的鸣叫声,却仍然遭到人们的猜疑与怀疑。“阿阁”是指皇宫中的一座楼阁。这一句诗通过描绘鸾鹄在万里之外的阿阁之中发出哀痛之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无人理解他、遭受误解与猜疑的痛苦感受。

这首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对鸾鹄的刻画来抒发诗人自身的感慨与遭遇。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又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痛苦之感。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