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臣奉诏外台居,况复扬波海晏如。
门下美才收竹箭,卧中高士羡桐庐。
山川半入吴都赋,风俗兼传越绝书。
始信工文官自达,主恩垂老不曾疏。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一般要求选出“这两句与其他两联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的选项,或者是选出“这两句与前两句相比较,有什么不同的效果”。答题时首先明确本题是选自《送冯汝言学宪之浙江》,然后指出本诗的内容,分析其艺术特点,最后进行赏析。
“儒臣奉诏外台居,况复扬波海晏如。”意思是:作为儒臣奉旨到外地任职,何况海上波平如镜。“儒臣”,指冯汝言;“奉诏外台”,即奉诏赴外任;“外台居”,“外台”,指外放;“奉诏外台”,指冯汝言奉旨出京任地方官;“扬波海晏如”,指海面平静如镜。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你被皇帝任命为外放的地方官,况且海上波平如镜,你可以放心地去上任,不必忧虑了。诗人对冯汝言的关心之情溢于言辞。
“门下美才收竹箭,卧中高士羡桐庐。”“竹箭”,喻指人才;“高士”,指冯汝言,因为诗人把他比作陶渊明;“卧中高士”即“卧中先生”,指陆龟蒙。这句诗的意思是:你门下的贤才像竹箭一样齐集,你卧中先生(指陆龟蒙)羡慕桐庐。这里的“竹箭”,比喻那些才华出众的人。诗人把冯汝言比作陶渊明,是因为两人都喜欢隐逸生活。这里也暗示冯汝言是个隐居不仕的志士。
“山川半入吴都赋,风俗兼传越绝书。”“山水半入吴都赋”,指的是吴地的山水风光,已经写入了《吴都赋》这样的文学作品;“风俗兼传越绝书”,指的是越地的民俗风情,已经传播到了《越绝书》这样的书籍里。这里的“山川”、“风俗”都是指当地的风土人情。这句诗的意思是:吴地山水的美景已经写入了《吴都赋》,越地的民俗也已经流传到了《越绝书》。
“始信工文官自达,主恩垂老不曾疏。”“主恩”,是指皇帝的恩惠;“垂老”,指年迈。这句诗的意思是:开始相信冯汝言能够功成名就,皇帝对他的恩泽一直不会减少。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皇帝对自己的大臣从不薄待,即使到了老年也不会疏远他。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冯汝言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感慨。
【答案】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冯汝言学宪之浙江而写的,其中充满了作者对冯汝言的殷切期望和对他将来成就的深信不疑。
全诗如下:
儒臣奉诏外台居,况复扬波海晏如。
门下美才收竹箭,卧中高士羡桐庐。
山川半入吴都赋,风俗兼传越绝书。
始信工文官自达,主恩垂老不曾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