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萧萧曙色过,异乡携手问蹉跎。
岂缘知己朝廷少,自是词臣岳牧多。
宋子城高临大陆,汉王台迥出滹沱。
风尘行役君须见,能得花前不醉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送李少府时赴安西》,全诗如下:
山雨萧萧曙色过,异乡携手问蹉跎。
岂缘知己朝廷少,自是词臣岳牧多。
宋子城高临大陆,汉王台迥出滹沱。
风尘行役君须见,能得花前不醉歌。
注释
- 山雨萧萧:形容山间雨声淅沥,声音凄凉。
- 曙色过:指黎明时分的景象,天色渐亮。
- 异乡携手问蹉跎:在陌生的异乡相遇,共同探讨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困惑。
- 岂缘知己朝廷少:难道只是因为在朝廷中知己太少吗?
- 自是词臣岳牧多:既然词臣、宰相之职众多,那么应该有更多的贤才出现。
- 宋子城: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
- 汉王台: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
- 风尘行役:在旅途中奔波劳碌。
- 君须见:你将会见到(我)的所作所为。
- 能得花前不醉歌:能在花前尽情歌唱而不受酒的困扰。
赏析
王之涣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多描写边塞生活,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壮志豪情。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远行的关切和祝愿。首句“山雨萧萧曙色过”,描绘了一幅雨后山峦的清新画面,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新一天的到来。第二句“异乡携手问蹉跎”,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在外漂泊、迷茫的同情和关心。第三句“岂缘知己朝廷少”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朝廷缺乏贤才的忧虑。最后两句“自是词臣岳牧多”和“能得花前不醉歌”则是对朋友的祝福,希望他能够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也能在美丽的花前畅怀高歌,不被酒所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之涣边塞诗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