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堂绣幕双雕栊,树间灵鹊穿玲珑。
当春解识芳菲意,镇日相呼楼阁风。
疏枝密叶闹复歇,曲槛丛台西忽东。
共爱羽毛争洗濯,由来律吕自谐同。
此时闭户填青葱,昨日天书下紫宫。
已喜西州金印大,何如南海画图工。
开筵置酒宾燕喜,爱画索诗公意浓。
却愧当年赋鹦鹉,气酣捉笔如飞鸿。
【注释】
林良:唐代著名画家。双鹊图:描绘了一对喜鹊的图画。通政程公:即程思敬,唐宪宗时宰相,曾为林良画过《双鹊图》。华堂绣幕:华丽的厅堂、绣制的帷幔。雕栊:雕饰的窗棂。树间灵鹊:树上的喜鹊。玲珑:精巧玲珑。解识芳菲意:知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镇日相呼楼阁风:整日与楼上的人相互呼唤,仿佛有楼阁的风声。疏枝密叶闹复歇:树枝稀疏,树叶茂密,时而喧闹,时而寂静。曲槛丛台西忽东:曲折的栏杆和错落的台阶向西忽然向东。共爱羽毛争洗濯:大家都喜欢鸟的羽毛争相洗濯。由来律吕自谐同:自古以来律吕(古代乐器)自然和谐,各自奏出美妙的声音。此时闭户填青葱:这时关着门,窗外一片青葱。昨日天书下紫宫:昨天皇帝诏书传到皇宫,封赏他。已喜西州金印大:已经高兴的是西州的金印大。何如南海画图工:不如南海的画图工艺精湛。开筵置酒宾燕喜:摆上酒宴招待宾客。爱画索诗公意浓:喜欢绘画,也喜欢写诗,主人兴致浓厚。却愧当年赋鹦鹉:却很惭愧,当年曾经写过“鹦鹉能言”的赋。气酣捉笔如飞鸿:酒喝得痛快淋漓,拿起笔来像飞鸿一样疾速挥洒。
【译文】
华丽的厅堂上挂着精美的帷幔,雕花的窗户里,一对喜鹊在嬉戏玩耍。它们知道春天来到,万物复苏,整日相互呼唤,好像有楼阁的风声传来。树枝稀疏,树叶茂密,时而喧闹,时而寂静,曲折的栏杆和错落的台阶向西忽然向东。大家都喜欢鸟的羽毛争相洗濯。自古以来律吕(古代乐器)自然和谐,各自奏出美妙的声音。这时关着门,窗前一片青葱。昨天皇帝诏书传到皇宫,封赏他。已经高兴的是西州的金印大。不如南海的画图工艺精湛。开筵置酒招待客人,主人兴致浓厚。喜欢绘画,也喜欢写诗,主人兴致浓厚。却很惭愧,当年曾经写过“鹦鹉能言”。酒喝得痛快淋漓,拿起笔来像飞鸿一样疾速挥洒。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双鹊图》。全诗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刻画了两只喜鹊在林中欢快地飞翔的情景。诗人用“林良双鹊图”为题,是希望借画中之双鹊表达对友人的祝贺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自己的祝愿之意。
开头四句,描写林良画中的双鹊形象。“华堂绣幕双雕栊”,华堂上的雕花窗框,绣幕般的帘帷,双双的雕花窗格。这几句描写十分细腻生动,把双鹊的外形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树间灵鹊穿玲珑”,双鹊在繁密的树丛中穿梭飞翔,显得十分机敏。“春解识芳菲意”,春光明媚的时候,双鹊也懂得欣赏春天的美丽,而更显得生机盎然。“当春解识”一句,既写出双鹊的聪明伶俐,又表现出双鹊的情趣盎然。“镇日相呼楼阁风”,双鹊整天在楼阁之间盘旋飞舞,似乎在互相招呼、嬉戏。“镇日”二字,写出双鹊的活泼可爱。“疏枝密叶闹复歇”,枝叶疏密有致、高低交错,时而喧哗热闹,时而宁静恬淡。“曲槛丛台西忽东”,曲槛丛台曲折蜿蜒、错落有致,从西头走到东头。这两句写双鹄在楼阁间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神态。“共爱羽毛争洗濯。”这两句写双鹄相互追逐,争相洗澡的情状,表现了双鹄之间的亲密无间。
中间四句写林良画中的双鹄形象。“共爱羽毛争洗濯”,双鹄都喜爱自己的羽毛,争相洗濯。“由来律吕自谐同”,自古以来律吕自然和谐,各自奏出美妙的声音。“此时闭户填青葱”,此刻关上门窗,窗外景色青翠欲滴。“昨日天书下紫宫”,昨夜皇上的诏书传至皇宫,封赏林良。“已喜西州金印大”一句,表明朝廷对林良的器重和赏识;而“何如南海画图工”,则是说南方的画艺更加精湛。
最后四句写林良画中的双鹄形象。“开筵置酒宾燕喜”,林良摆设酒席招待宾客,气氛十分喜庆热烈。“爱画索诗公意浓”,喜爱绘画,也喜欢写诗,主人兴致非常浓厚。“却愧当年赋鹦鹉”,却很惭愧,当年曾经写过“鹦鹉能言”。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林良绘画才华的赞赏。“气酣捉笔如飞鸿”,酒醉之后手执笔墨,笔走如飞。
这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开阔,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