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峰前一派过,谁将壮士挽银河。
天池倒浸空中影,地脉潜通洞底波。
诗骨照来先见瘦,醉颜醒后不成酡。
因逢玉兔泉边客,欲斗清泠奈远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赋得玉泉送王元勋还南京席上作》。
诗句释义:
- 九曲峰前一派过,谁将壮士挽银河。
- “九曲峰”指的是山峰的形状像九条弯曲的道路。
- “银河”比喻水流如同银河一样宽广和壮丽。
- 表达了对王元勋的尊敬和赞赏,他像一位勇士一样能够挽起如银河一般的大江大河。
- 天池倒浸空中影,地脉潜通洞底波。
- “天池”指天然形成的水池或湖泊。
- “倒浸”形容水中倒映的景象,就像天空中的物体倒映在水中一样。
- “地脉潜通”意味着大地的脉络通过地下通道与水相连。
- 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天空中倒映的水面与地下流动的河水相融合。
- 诗骨照来先见瘦,醉颜醒后不成酡。
- “诗骨”指的是诗人的气质或风格,如同诗歌中蕴含的力量和精神。
- “瘦”在这里形容诗人的面容显得消瘦。
- “醉颜”是指醉酒时的脸庞,通常呈现出红润的颜色。
- “不成酡”则表示醉酒后脸色红润的样子不再出现。
- 表达了诗人在醉酒后仍保持清醒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在醉酒后的面貌也依然保持着清瘦而坚定。
- 因逢玉兔泉边客,欲斗清泠奈远何。
- “玉兔”在这里代指明月,暗喻月亮。
- “泉边客”指的是在泉水旁边的游客。
- “清泠”形容水质清澈冰凉。
- “奈远何”表达了一种无奈,无法与远方的人争斗或比较。
- 反映了诗人对于远方客人的敬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山川、河流、明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通过描写诗人自身的气质和风貌,表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