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帆轻舸发沧州,野树离离散不收。
两地伤心河上草,一灯残梦渚西楼。
尘生晓市人烟集,雾拥春城水气浮。
我欲凭高问归雁,潇湘何处可维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正误即可。本题中,“注释”部分主要从诗句的字面意思和诗人的情感出发,对每句诗进行简要的解释。“赏析”部分则是根据注释中的解释,分析作者在写作此诗时所要表达的感情。
【答案】
译文:
轻帆小舟从沧州出发,野树纷乱不聚拢。两地之间伤心的河草,只有一盏残灯映照着洲上的楼阁。清晨的市上人烟云集,雾气弥漫笼罩着春城。我渴望登上高楼询问归雁,潇湘之地哪里可以系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沧州作客,夜不能寐,登临城楼远望抒写的怀乡之作。首二句写自己乘船出京的情景。“片帆轻舸发沧州”,以轻快的笔调写起行之速,而“离散不收”则暗寓思归之切。第三句点染了“两地伤心”的环境,“两地”即指京城长安与贬居的州郡,“河上草”即指黄河两岸的草,因被秋风吹拂而摇曳不定,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感。第四句“一灯残梦”用典,“一灯”即指孤灯,诗人登高望远,思绪万千,但见残烛昏黄,只能伴他度过长夜,于是便产生了如梦似幻的感觉。最后两句写日出后的景象。“尘生晓市”“雾拥春城”分别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早晨市场的喧闹和春天城市的朦胧,这两句既烘托出诗人孤独凄凉的心情,又为下一句的抒情作了铺垫。“我欲凭高问归雁”写诗人登楼远眺,仰望天空,希望借助归雁传书,打听家乡的消息。然而,此时此地,却无鸿雁飞回。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潇湘何处可维舟。”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前途渺茫、人生无望的绝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