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何意到君家,雨过高城少暮沙。
此夜幽欢还月下,去年孤馆各天涯。
狂思晚节曾吹帽,寿拟春期及进瓜。
不是老来诗骨健,谁能白发对黄花。

【注释】

①十月:农历十月,即农历九月。体斋席上限韵:在斋宴上作诗,并限韵。②寻芳:指游赏花卉。何意:为何之意。到君家:来到你家里。③雨过高城少暮沙:雨水漫过城垣,暮色笼罩着沙滩。④此夜幽欢还月下:今夜的幽雅欢聚又回到了月光之下。⑤孤馆:孤零零的旅舍。⑥狂思晚节曾吹帽:狂放的思想曾经像吹落帽子一般。⑦寿拟春期及进瓜:祝寿时希望春天来临,并吃到进献的瓜果。⑧不是老来诗骨健:如果不是年纪大了诗的筋骨强健,谁能对着白发和菊花写诗。⑨谁能白发对黄花:谁能对着白发和黄花写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友人同赴秋浦,途中有感而发,以咏菊、赋别为题,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首句写寻芳之始至君家,“寻芳”本指游览园林,这里泛指访友。“何意”二字,说明诗人是特意前来拜访朋友。“高”字点明时间是雨后黄昏,雨过天晴。“漫”、“暮”二字,更显出天色已晚;“高”、“少”二字,更显示出天气之阴晦。

次句写诗人与友人相会于君家,在高高的城墙之上,暮色四合,雨过沙痕。这两句是写景,但其中也寄寓着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牵挂之情。

第三句紧承前意,转写与友人的欢聚。“还月下”三字,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置于一个清幽的环境之中,表现出两人的高雅情致和潇洒风度。“去年”二字,则暗指这次相聚的时间是在两年前。“各天涯”三字,写出了友人远在他乡,自己只能遥想的遗憾之情。“孤馆”二字,表明友人此时身处异乡,孤孑无伴。“各天涯”一句,既是实写友人处境,又是虚写诗人自己的情怀。

第四句由“此夜”二字生发开去,想象与友人在月下畅谈的情景。“狂思”二字,既点出诗人此时的心境,又表现了他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曾吹帽”一句,是说诗人曾因高兴而忘怀一切,甚至忘记了戴帽子。“吹帽”一词,出自《晋书·王戎传》:“(王)戎年十四时,尝在山阳坐,大将军王夷甫(王衍)自外入至门,戎不觉起迎,矫情逆接,便欲攀抓其脚。”王戎当时十五岁,而王衍年长他七岁,故称王衍为“丈人”。王衍见戎如此拘礼,便说:“老子何以汝乃尔?”意思是问:你小子怎么这样拘礼呢?这里的“吹帽”即指忘记戴帽子。“曾吹帽”,就是忘记了戴帽子的意思。“寿拟春期及进瓜”三句,是对友人的祝贺与祝福语。“寿”字双关,既指祝寿,又可借指春天到来,进而联想到进献瓜果。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不是老来诗骨健”,是说自己虽然年岁已大,但是诗才依然如旧,笔力强健;“谁能白发对黄花”,则是说谁能够面对满头白发与盛开的菊花而无动于衷呢?诗人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高远清新,感情真挚深厚,堪称送别名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