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扶砥柱障狂澜,谩向江亭酹酒看。
风力拔山鼍鼓震,雨声摇海蜃楼寒。
寻常鸥鹭知何在,多少鱼龙不自安。
独爱刘叉词赋好,伍王祠下更凭栏。
【注释】
砥柱:指中条山,在今山西晋城市。障狂澜:阻止狂澜。谩向江亭酹酒看:漫然地在江边亭子上饮酒观赏潮水。风力拔山:形容风的力量极大。鼍鼓:传说中龙的一种,能吐气成云。蜃楼:指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奇观。鸥鹭:指水鸟。鱼龙:指水中的鱼和龙。刘叉:即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南宋诗人、词人、文学家。伍王祠:相传为伍子胥之祠。
【赏析】
但全篇不是泛泛描写,而是着重刻画潮来时的情景,以及潮去后的余韵。首联“谁扶砥柱障狂澜”,是说是谁用砥柱山阻挡着狂涛巨浪,使江水不致泛滥;颔联则以“风力拔山”、“雨声摇海”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突出了潮水的汹涌澎湃之势。颈联写潮水退去后鸥鹭鱼龙不知归处,暗喻世事变幻莫测,人心难测。尾联点题,抒发感慨。全篇虽无一字提到自己,而“独爱刘叉词赋好”一句,却透露出作者对刘叉才华的钦慕之情,从而与题目中的“吴山观潮次刘本中韵”遥相呼应,表明他是以刘本中的作品作为比试的对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创作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