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绡裁就碧云裾,奉拂焚香竹下居。
怪底隔花呼不转,玉窗西畔检残书。
诗句大意为:轻绡裁就碧云裾,奉拂焚香竹下居。
译文注释评析欣赏
诗意与注释解释
- 诗句原文:
轻绡裁就碧云裾,奉拂焚香竹下居。
怪底隔花呼不转,玉窗西畔检残书。
- 关键词注释:
- 轻绡:轻薄的丝绸,形容衣服轻柔。
- 碧云裾:指女子穿着带有碧绿色云朵图案的裙子。
- 奉拂:恭敬地拿着或做某事。
- 焚香:燃烧香料以净化空气或祈福。
- 竹下居:在竹子旁居住或读书。
- 诗意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侍女在竹下阅读的场景。她轻盈的衣裙和优雅的姿态,以及焚香的静谧氛围,都展现了她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创作背景
李云龙(1579年—约1644年),明代诗人。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清史稿》记载其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
主题与象征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静谧的读书场景,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喧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同时,“轻绡”和“碧云裾”等词汇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优雅生活方式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也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轻绡”“碧云裾”,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服饰的美,也象征着纯洁与高洁。同时,“焚香”与“竹下居”共同营造了一个宁静致远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所传达的情感是深沉而微妙的。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珍视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细腻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黄逢一席上戏赠诸侍子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绘日常生活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表达。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优雅生活方式的赞赏,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