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家开窣堵波,宰官乘兴入烟萝。
狂来击钵词锋起,醉后摊书梵字多。
不定重逢为日远,即论少别奈愁何。
休将白社埙篪调,听作瞿塘《滟滪歌》。
【注释】
熊茂初:诗人的朋友。幻景庵:位于庐山南麓,相传是李白所建。孔阳:作者的友人名。酌之限歌字:《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的“在”字,有“斟”的意味。十笏家开:指诗人的书房。宰官乘兴入烟萝:指诗人因公事而到庐山。词锋起:指诗思如泉涌。摊书梵字多:指读书时诵读的经文很多。不定重逢为日远:指与朋友相聚的时间很少。即论少别奈愁何:指离别的痛苦很难忍受。白社埙篪调:比喻同僚关系融洽,如同兄弟一般。瞿塘《滟滪歌》:指杜甫写的《咏怀古迹五首之四》。滟滪:江中小岛的名称。
【赏析】
此诗作于宋元丰六年(1083),诗人因事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路过江西时,曾游幻景庵。本篇是和孔阳弟一起在幻景庵饮酒时的即兴之作。
首联写诗人在幻景庵的所见:十笏大的书房中,耸立着一座石塔,那是李白当年建造的。这塔虽已破败,但诗人仍觉得十分壮观。诗人以“家开窣堵波”形容这座石塔像一位高僧,他在这里修行,又像一位大和尚,他在山中坐禅打坐,更像一位活佛在说法。接着写自己的感受:“宰官乘兴入烟萝。”诗人说,自己作为地方长官,来到庐山,就像一位神仙一样,进入了一个仙境,这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这里清幽宁静,使人心旷神怡。
颔联承上启下,写自己在幻景庵的所见所感:“狂来击钵词锋起,醉后摊书梵字多。”当自己一走进幻景庵,就感到一种强烈的刺激,仿佛听到了一阵清脆的声音,原来是有人在那里敲着木鱼,诵念经文。这时,诗人便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他们,和他们一起念起经文来。这时他感到精神非常饱满,于是他便拿起笔,开始写起了文章。这时他随手拿起一本书,翻开一看,只见里面写满了经文,于是便又拿起一本经书,继续阅读起来。
颈联写与朋友分别的苦痛:“不定重逢为日远,即论少别奈愁何。”诗人说,与朋友见面的日子越来越少了,这种痛苦难以忍受。诗人用了一个典故:“白社埙篪调”。原来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叔向和子产都是孔子的学生,两人很要好,经常在一起谈论学术。后来,两人分道扬镳,成为政敌。叔向对子产十分怀念,说:“子产啊,你是我的知音!”这里诗人把两位古人相提并论,说自己与朋友的情谊深厚,难以割舍,所以离别的痛苦也就更加难受了。
尾联写自己的观点:“休将白社埙篪调,听作瞿塘《滟滪歌》。”这里的“白社埙篪调”是指白居易和元稹等人的关系密切。他们曾经一起讨论过许多问题,有时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然而,最后他们还是和好了。因此,诗人认为,不应该把朋友之间的关系看得过于认真严肃。他认为,应该像对待瞿塘峡中的滟滪那样来对待他们的关系。滟滪峡位于四川奉节附近,地势险要,水流湍急,常有船只在此触礁沉没。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来形容朋友之间的关系复杂难测。他认为,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应该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