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何人说禁方,科头长似懒嵇康。
穿林雨暗茶烟绿,隔院风微药草香。
转向病中怜故旧,谁从身后定文章。
闭门不问春多少,看静飞花坠满床。

《问巍甫侄疾》是明代诗人多炡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远离尘嚣的生活情趣。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和分析:

诗意解析

  1. 海上何人说禁方
  • “海上”暗示了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说禁方”可能是指传授养生之道或者治病之法,体现了诗人对于医学知识的尊重和热爱。
  1. 科头长似懒嵇康
  • “科头”即不戴帽子,是一种随意自然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追求。
  • “长似懒嵇康”中“嵇康”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以其清高脱俗著称。这里的比喻意味着诗人希望像嵇康一样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1. 穿林雨暗茶烟绿
  • 描述了一幅雨后山林的景象,雨中的茶叶翠绿欲滴,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 “雨暗”和“茶烟绿”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描绘的情景之中。
  1. 隔院风微药草香
  • “隔院”可能指的是诗人住所附近的其他庭院或场所,增添了诗意的空间感。
  • “风微药草香”则让人联想到中药材散发的独特香气,这种香气可能具有一定的治愈作用,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疗法的推崇。
  1. 转向病中怜故旧
  • “转”字在这里可能是转折之意,表明诗人在病中开始反思过去的时光。
  • “故旧”指的是旧日的朋友或亲人,诗人通过回忆与他们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出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
  1. 谁从身后定文章
  • “谁从身后定文章”这句诗充满了哲理意味,暗示着成就和名声并非由个人主观决定,而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和沉淀。
  • 诗人在这里可能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认为真正的才华和成就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 闭门不问春多少
  • “闭门”意味着诗人选择隐居或退隐,不再关心外界的繁华与喧嚣。
  • “不问春多少”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兴趣减少,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修养和内心的平静。
  1. 看静飞花坠满床
  • 最后一句以花落归床作为结尾,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又寓含着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 “飞花坠满床”这一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美好瞬间的珍贵。

作品赏析

  1. 隐逸情怀
  • 整首诗歌洋溢着一种隐逸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海上”、“科头”、“雨暗茶烟绿”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对于隐逸生活的思考。
  1. 哲学意蕴
  • 诗歌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关于人生和命运的问题。
  • “是谁从身后定文章”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个人成就的独立见解。
  1. 艺术风格
  •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韵律和谐流畅,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 诗人运用了一些传统的诗词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1. 隐居生活
  • 诗中的“海上”暗示了诗人可能曾经有过一段隐居的生活经历,可能是由于厌倦了官场的纷争和权力的斗争。
  • 诗中的“科头”和“懒嵇康”等词汇,都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 隐逸文化的传承
  • 这首诗体现了隐逸文化在明代的流传和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逸生活方式的认同和支持。
  • 诗中的自然意象和哲学思考,都是隐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明代隐逸文化的独特风貌。

多炡的《问巍甫侄疾》不仅在字面上传达了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赞美,更在深层上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