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舟东新桥,徒步北郭门。
人烟竟萧瑟,往事不复论。
晨炊起断垒,秋草生颓垣。
平生富丽地,转盻成荒村。
入城问所交,十室才一存。
诸生幸颇集,日夕具酒尊。
有兄在苕川,久别劳梦魂。
那知十五载,再叙骨肉恩。
吾儿渡江至,迎我归田园。
田园岂不好,况有可抱孙。
松楸兵燹馀,何以慰朝昏。
迟行复迟行,泪下声复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押韵严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舍舟东新桥,徒步北郭门。
注释:诗人放弃了船只,步行到了东新桥,又从北郭门进入城市。
赏析:这是诗人离开家乡后的第一站。”舍舟”表明了作者的出行方式,”徒步”则描绘了其行走的艰辛程度。”东新桥”与”北郭门”是当时城市的两个重要入口,分别代表了东南方和北方,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回忆与向往。

人烟竟萧瑟,往事不复论。
注释:城中的人烟稀少凄凉,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再去谈论。
赏析:”人烟”指城里的居民,”萧瑟”形容人烟稀少时的凄凉景象,”往事不复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已经无法再提起。

晨炊起断垒,秋草生颓垣。
注释:早晨,炊烟升起在破旧的房屋之间,秋草生长在破败的城墙上。
赏析:”炊烟”是诗人感受到的第一个生活气息,而”断垒”、”颓垣”则是对旧时建筑残破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故乡衰败景象的感伤。

平生富丽地,转盻成荒村。
注释:我一生中曾经富贵繁华的地方,转眼间变成了一个荒芜的村庄。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怀念与感慨,”富丽地”与”荒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了时间变迁带来的巨大变化。

入城问所交,十室才一存。
注释:进城后询问朋友的情况,发现只有少数几人还健在。
赏析:”入城”暗示了诗人的归乡之旅,”所交”指的是他的朋友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离散的伤感之情,同时也反映出战乱对人们生活的破坏。

诸生幸颇集,日夕具酒尊。
注释:幸好还有一些学生能够聚拢在一起,每天傍晚都准备美酒来招待我们。
赏析:这里提到的“诸生”指的是当时的学者或读书人,他们能够聚集一堂说明战乱并没有完全断绝文化教育。”具酒尊”则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热情。

有兄在苕川,久别劳梦魂。
注释:我的哥哥还在苕川,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只能通过梦境与他联系。
赏析:“苕川”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字或者是一个特定的地名,但在这里并不明确。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战争给他们带来的隔阂。

那知十五载,再叙骨肉恩。
注释:想不到十五年过去了,我们再次团聚,重新诉说着家族间的恩情。
赏析:这里的“十五载”可能是指战争持续了十五年的时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战争虽然残酷,但在苦难中也孕育了重逢的机会和家族之间的深厚情感。

吾儿渡江至,迎我归田园。
注释:我儿子渡过长江来找我,迎接我回到田园生活。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田园”一词通常代表一种宁静、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而这里则是诗人逃离战乱、回归自然的愿望的体现。

田园岂不好,况有可抱孙。
注释:田园的生活难道不好吗?更何况还有可以抱着孙子的日子呢。
赏析: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田园生活的优越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家庭生活的期待,特别是对孙子的关爱。这显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安稳和家庭的温暖。

松楸兵燹馀,何以慰朝昏。
注释:战火纷飞过后留下的松树和楸树,怎能慰藉我日夜奔波的忧虑?
赏析:这里用“松楸”代指树木,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坚韧。”兵燹”是指战乱,”朝昏”则是指日夜忙碌的状态。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往战乱的无奈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忧虑。

迟行复迟行,泪下声复吞。
注释:我不断地行走,不断地流泪,直到声音被泪水吞没。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愁,他的行动和情感都被战乱所折磨,以至于无法摆脱。这种反复无常的情感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