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谈兵世鲜伦,长平一败血成津。
谁知蹙项安刘者,却是当时重厚人。
【注释】
纵横:比喻议论、辩说。谩:轻率,草率。安刘:指汉高祖刘邦。重厚:厚重有德义。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安史乱后写的,当时作者流寓成都,生活无着,心情苦闷。诗中通过赵括的遭遇,抒发了自己对权臣误国的忧虑和愤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感。
开头两句,点出“谈兵”这一主题,指出赵括虽有军事才能却不懂战略战术,结果长平一役,秦军大败。“纵横无穷”一句,是对赵括的讽刺,意思是他虽能言善辩,但缺乏实际才干,不能成为真正的统帅。“谩成一绝以警之”,意为赵括虽然有口才,却只能成为一纸空文,用来警示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中间四句,诗人进一步揭露了赵括的错误。“谁知蹙项安刘者,却是当时重厚人”,意思是我们不知道当初能够安定天下、使国家得以安宁的人是谁,但正是这些重厚之人,他们才是真正懂得用兵之道的人。这既是对赵括的批评,也是对那些只知道纸上谈兵而不知实际运用的人的嘲讽。
整首诗以赵括为切入点,通过对他的描写和批评,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弊端和问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