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姬年十五,弱质不胜春。
得侍吴郎寝,何言宋氏邻。
舞馀娇欲尽,妆罢态逾新。
行路应相问,儿家疑姓秦。

这首诗是吴太华宪佥赠别燕姬赴蜀的诗,其内容如下:

燕姬年十五,弱质不胜春。
得侍吴郎寝,何言宋氏邻。
舞馀娇欲尽,妆罢态逾新。
行路应相问,儿家疑姓秦。

【译文】
燕姬年方十五,柔弱的身躯难以承受春天的到来。
得以侍奉吴郎入眠,为何要提及宋家的邻居?
舞蹈结束后娇羞欲绝,梳妆完毕更加美丽动人。
行走在外人们应该询问,我们家住在哪里姓氏是秦?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燕姬十五岁时,送她到四川去,并作此诗赠别她。全诗以“燕姬”为第一人称,叙述了自己与燕姬的相识、相爱及离别的情景。
诗的前两句写燕姬的容貌和性格。“年十五”,说明燕姬年纪还小,尚不能自立;“弱质不胜春”,则写出她身体娇柔,难耐春寒。“何言宋氏邻”一句,既表明燕姬出身于宋家,又表现了诗人对她的关心与牵挂。“得侍吴郎寝”,写出燕姬被送到丈夫吴郎的住处,开始了她的家庭生活。然而“宋”姓之邻已非寻常人家。
第三句写燕姬婚后的生活。“舞馀娇欲尽”,写出了她婚后生活的快乐,以及婚后生活的甜蜜。“妆罢态逾新”,写出了她婚后生活的美丽,以及婚后生活的新鲜感。这两处用字,都表现了诗人对燕姬的赞美之情。
最后二句写燕姬离开后人们的猜疑。“行路应相问”,写出了燕姬离开后的寂寞。“儿家疑姓秦”,既表明燕姬嫁的是吴郎,又表现了她离家后的忧虑与不安。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燕姬的爱恋之情以及对她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