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巷中土花落,酒市墟荒络纬哀。樵采时闻歌《敕勒》,粉堞悲笳吹《落梅》。

不见南朝旧乌鹊,至今长绕越王台。

原诗:

寻聚远楼故迹感旧

狮子巷中土花落,酒市墟荒络纬哀。樵采时闻歌《敕勒》,粉堞悲笳吹《落梅》。

不见南朝旧乌鹊,至今长绕越王台。

译文:
寻找聚远楼的遗迹感慨往事,狮子巷里土花落下,酒市已经荒芜,蟋蟀鸣叫声声哀伤。在樵夫的砍柴声中时而能听到歌唱《敕勒》,粉墙边上悲伤地吹响了《落梅》。
再也看不到南朝时的乌鸦在乌鹊树上栖息,至今还常围绕着越王台。

注释与赏析:

  1. 寻聚远楼故迹感旧
  • “寻”意为寻找、寻觅。“聚远楼”可能是一个古楼名或者某个地方的标志。“故迹”指的是过去的遗迹或痕迹,这里指聚远楼的历史和故事。“感旧”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感慨。
  1. 狮子巷中土花落,酒市墟荒络纬哀
  • “狮子巷”可能是指一个古老的街道或地区名。“土花”指地面上生长的野花。“落”是动词,表示凋谢、落下。“络纬”是昆虫的一种,此处用来比喻蟋蟀的声音。“哀”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哀伤、悲伤。整体描述了狮子巷中的自然美景因城市的发展而逐渐消逝的景象,以及蟋蟀哀鸣的声响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1. 樵采时闻歌《敕勒》,粉堞悲笳吹《落梅》
  • “樵采”指的是砍柴和采集,是古代常见的劳作活动。“时闻”意味着不时可以听到。“歌《敕勒》”很可能指的是某种古代歌曲,其中“敕勒”可能是一首歌的名字或者是一种乐器的名称。《敕勒》通常用于表达对故乡的怀念或对战争的哀伤。“悲笳”是指悲伤的笛子声,笳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吹奏乐器。“吹《落梅》”可能是另一种音乐表演,以梅花为意象,寓意着离别或思念之情。这里的描述展现了一种文化交融的场景,樵夫们时不时能够听到关于故乡的歌曲,而周围的景色和声音也让人感到悲伤。
  1. 不见南朝旧乌鹊,至今长绕越王台
  • “不见南朝旧乌鹊”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曾经栖息在南朝(即今天的南京)的乌鸦现在已不再出现。“越王台”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著名建筑或遗址,如吴国的王台。乌鸦作为古代常见的鸟类,它的消失可能象征着某些历史或文化的消逝。整句话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狮子巷的自然景象和城市的变迁,以及樵夫与蟋蟀之声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