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楼嵲岋云溶溶,下瞰缥缈之孤峰。巉岩环拱若列戟,喷泉倒出双飞龙。
湖山无恙城郭改,老树突存千丈松。忆昔高宗常驻跸,南渡朝廷全盛日。
君王吟坐爱此楼,月榭梅坡最清逸。和宁门外提点呼,御舟传唤戏西湖。
教坊杂进太平曲,《六幺》爨赚纷笙竽。王侥角牴林赛舞,缠头乱掷红氍毹。
宸游喜与民同乐,宝骑香车日交错。北府兵厨雪王醅,瓦子勾栏银凿落。
箫声忽起熙春楼,点花牌动青丝路。争看吴怜唱《柘枝》,山鸟不啼风雨索。
四百年来往事非,铜驼草深萤火飞。朝朝松柏西泠路,何处梨花无燕归。
云鬟翠饰交龙钿,熹庙繁华眼犹见。居人尚指玉津园,画船箫鼓喧波面。
红裙低拜鄂王祠,银筝细撚平章院。一旦黄尘动地来,绮罗香散成蒿莱。
寻聚远楼故迹感旧
层楼高耸云溶溶,下瞰缥缈之孤峰。巉岩环绕如列戟,喷泉倒泻似双龙。
湖山宁静城郭改,老树挺立千丈松。忆昔高宗常驻跸,南渡朝廷全盛日。
君王驻足爱此楼,月榭梅坡最清逸。和宁门外提点呼,御舟传唤戏西湖。
教坊杂进太平曲,《六幺》爨赚纷笙竽。王侥角牴林赛舞,缠头乱掷红氍毹。
皇帝出游喜与民同乐,宝骑香车日交错。北府兵厨雪王醅,瓦子勾栏银凿落。
箫声忽起熙春楼,点花牌动青丝路。争看吴怜唱《柘枝》,山鸟不啼风雨索。
四百年来往事非,铜驼草深萤火飞。朝朝松柏西泠路,何处梨花无燕归。
云鬟翠饰交龙钿,熹庙繁华眼犹见。居人尚指玉津园,画船箫鼓喧波面。
红裙低拜鄂王祠,银筝细撚平章院。一旦黄尘动地来,绮罗香散成蒿莱。
【注释】
- 层楼:高大的楼台。
- 云溶溶:形容云雾缭绕、飘渺的样子。
- 巉岩:指山峰险峻。这里比喻为守卫的士兵。
- 双飞龙:泉水从高处喷涌而出,像龙一样翻腾飞舞。
- 无恙:没有受到损害或伤害。
- 高宗:宋朝皇帝赵构,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父。曾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 南渡:南宋建立后,定都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史称南宋。
- 月榭:有月光的楼阁。
- 梅坡:梅花盛开的小山坡。
- 王侥角牴:用角抵比赛,王侥是古时的一种娱乐活动,类似于今天斗牛等体育竞技。
- 缠头:古代赠送女子财物作为礼物的习俗。
- 绮罗香散成蒿莱:绮罗指的是华丽的丝绸衣物,散成蒿莱指的是衣物被风吹散在荒野里。
- 西泠: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西南端。
- 玉津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通常指皇家园林。
- 画船箫鼓:指船上装饰华丽,吹着箫鼓的音乐。
- 红裙:指穿着红色裙子的女子。
- 鄂王祠:即鄂州鄂王庙,纪念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祠堂。
- 银筝:指用银制成的乐器,这里可能指的是弹奏筝乐的人。
- 平章院:一种官署名称,可能指掌管音乐的官府或是专门负责演奏的官员。
- 黄尘:黄色的尘土,这里比喻战乱导致的混乱局面。
- 翠饰:绿色的装饰,可能是指女子的发饰。
- 熹庙: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
- 玉津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通常指皇家园林。
- 画船:指装饰华丽的船只。
- 箫声:指吹箫的声音。
- 点花牌:指在纸上绘制花朵图案。
- 青丝路:泛指道路,也可能指女子的发丝。
- 吴怜:对女性的喜爱称呼。
- 山鸟:指山林中的鸟。
- 朝朝:每日。
- 西泠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通常指西湖边的小路。
- 梨花:指白色的梨花。梨花在春天盛开,这里用来象征春天的气息。
- 云鬟:指女子梳理的鬟发,云鬟翠饰交龙钿:形容女子的头发上镶嵌着绿色的宝石,上面刻着各种图案,形似云和龙。
- 熹庙: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
- 玉津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通常指皇家园林。
- 画船箫鼓:指装饰华丽的船只和吹奏箫鼓的音乐。
- 红裙:指穿红色裙子的女子。
- 鄂王祠:纪念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祠堂。
- 银筝:指用银制成的乐器,可能是指弹奏筝乐的人。
- 平章院:一种官署名称,可能指掌管音乐的官府或是专门负责演奏的官员。
- 黄尘:黄色的尘土,这里比喻战乱导致的混乱局面。
- 翠饰:绿色的装饰,可能是指女子的发饰。
- 熹庙: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
- 玉津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通常指皇家园林。
- 画船箫鼓:指装饰华丽的船只和吹奏箫鼓的音乐。
- 红裙:指穿红色裙子的女子。
- 鄂王祠:纪念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祠堂。
- 银筝:指用银制成的乐器,可能是指弹奏筝乐的人。
- 平章院:一种官署名称,可能指掌管音乐的官府或是专门负责演奏的官员。
赏析
本诗以寻聚远楼为线索,通过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楼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历史的怀念以及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楼台周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