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泉试茗平生好,惟有蒙茶远难到。
名高地僻少愈珍,梦想灵芽但西笑。
春动岷嶓花药香,故山新茗渴未尝。
石花露叶今始见,开缄已觉炎风凉。
闻道仙根汉时活,七株常应鸣雷发。
王褒遣僮不敢担,长卿识字名空撮。
贡登天府二千年,龙衮亲擎飨帝筵。
从此人间不曾识,苔阑十里围云烟。
年年叶共周天转,银泥小合盛三片。
至尊晨御偶一煎,王公那得分余羡。
吴越湘湖名品多,祇供嫔女泼云涡。
含霜焙火争春早,散雪流芳付驿驮。
一闻蜀使当秋进,始觉后时天所吝。
闻名乍见已足夸,川纲长价开中引。
达赖熬茶静远荒,红茶航海动西洋。
从来盐铁一时利,谁言此物关兴亡。
肸蚃馨香元有自,百草纤微岂堪比。
对此沉吟不忍煎,如观法物郊坛里。
山人掉首百不知,松风一榻轻烟迟。
诗句解析:
- 酌泉试茗平生好,惟有蒙茶远难到。 - 描述了自己喜欢喝茶的习惯,特别是蒙山茶难以获得。
- 名高地僻少愈珍,梦想灵芽但西笑。 - 强调了蒙山茶因地理条件而珍贵。
- 春动岷嶓花药香,故山新茗渴未尝。 - 春天的花香和药物的味道使新茶更加令人向往,但因为距离太远,未曾品尝过。
- 石花露叶今始见,开缄已觉炎风凉。 - 石花茶的叶子在今天的人们面前首次出现,打开瓶盖时就能感受到凉爽。
- 闻道仙根汉时活,七株常应鸣雷发。 - 据说蒙顶茶的种子在汉朝就存活下来,七棵茶树应该能像雷声一样发出声响。
- 王褒遣僮不敢担,长卿识字名空撮。 - 王褒派遣仆人不敢去采摘,因为茶叶的名字是虚构的。
- 贡登天府二千年,龙衮亲擎飨帝筵。 - 蒙顶茶被贡奉到皇帝的餐桌上已有两千年历史。
- 从此人间不曾识,苔阑十里围云烟。 - 从此之后,人们再也无法了解蒙顶茶的真实面貌,只留下了模糊的记忆和传说。
- 年年叶共周天转,银泥小合盛三片。 - 每年茶叶都伴随着天空的转动,用银质的容器包装着三片。
- 至尊晨御偶一煎,王公那得分余羡。 - 皇帝偶尔会品尝一次蒙顶茶,贵族们则无法享受到这一美味。
- 吴越湘湖名品多,祇供嫔女泼云涡。 - 吴越和湘湖等地有很多著名的茶叶,它们只供嫔妃饮用。
- 含霜焙火争春早,散雪流芳付驿驮。 - 冬日采摘的茶叶经过加工后香气扑鼻,被运送到驿站。
- 一闻蜀使当秋进,始觉后时天所吝。 - 当秋天的时候,蜀地的使者会将蒙顶茶带到朝廷,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是上天的偏爱。
- 闻名乍见已足夸,川纲长价开中引。 - 虽然听说过蒙顶茶,但真正看到它时已经感到足够骄傲了。
- 达赖熬茶静远荒,红茶航海动西洋。 - 达赖喇嘛在遥远的西藏熬制着茶,红茶则通过海洋航行到了欧洲。
- 从来盐铁一时利,谁言此物关兴亡。 - 自古以来,盐和铁的贸易都是国家的重要收入,但谁说这种饮料与国家的兴衰有关呢?
- 肸蚃馨香元有自,百草纤微岂堪比。 - 茶香的诱惑是无法抵挡的,即使是最微小的草本植物也比不上它。
- 对此沉吟不忍煎,如观法物郊坛里。 - 面对这珍贵的茶叶,我不禁沉思,如同在郊外的祭坛上观看宝物。
- 山人掉首百不知,松风一榻轻烟迟。 - 我对这个领域的一切都一无所知,只有松风吹拂,让人感到轻松愉悦。
译文:
斟满泉水尝试泡茶是我一生的喜好,只是蒙山顶上的茶难得一见。
那里的土地高远偏僻,茶叶珍稀难得,我常常梦想着那些灵巧的嫩芽。
春风中岷山和嶓山的花药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故乡的新茶让人渴望却从未品尝过。
石花茶的叶子如今才出现在我们面前,开启瓶盖就能感受到清凉的气息。
听说汉朝就有人栽培这些茶树,七棵茶树似乎能在雷声中发出响声。
王褒派人也不敢去采摘这些珍贵的茶树,长卿(司马相如)只能通过名字来想象这些茶的香味。
蒙顶茶被贡奉到皇家餐桌已有两千年的历史,龙袍上亲手擎起这些茶叶享受帝王盛宴。
从那时起,人们在人间再也找不到它的踪影,只剩下那些模糊的回忆和传说中的影子。
每年的茶叶都随着天空旋转而成熟,用银质容器装着三片茶叶。
皇帝偶尔会尝一尝这些茶叶,贵族们则无法享受到这个美食。
吴越和湘湖等地有许多著名的茶叶,它们只是供嫔妃饮用。
冬日采摘的茶叶经过加工后香气扑鼻,被运送到驿站。
一旦听到来自蜀地的使节带来这些茶叶的消息,人们才会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运。
闻名已久的茶一旦见到实物已经足够令人自豪了,茶叶的价值因此倍增。
达赖喇嘛在遥远的西藏熬制着茶,红茶则通过海洋航行到了欧洲。
从古至今,盐和铁的交易是国家的重要收入,但谁能说这种饮料与国家的兴衰有关呢?
茶香的诱惑是无法抵挡的,即使是最微小的草本植物也比不上它。
面对这珍贵的茶叶,我不禁沉思,如同在郊外的祭坛上观看宝物。
对于这个领域我一无所知,只有松风吹拂让我感到轻松愉悦。
我对这个领域的一切都一无所知,只有松风吹拂,让人感到轻松愉悦。
赏析:
这首《蒙山清茶歌》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蒙顶茶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深深敬畏和怀念。诗中不仅描绘了茶叶的生长、采摘、制作过程,还体现了古人对茶的深厚情感和独特审美。同时,诗中穿插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汉朝的茶树、宫廷中的茶宴等,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一种茶叶的描述,更是对整个中华文明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