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复凌霄耸壑心,千寻落落卧幽岑。
敢将荣悴争时代,独与岩流共古今。
纵使帆来难近汉,便教斫就不堪琴。
南朝名士虽工赋,未解庄休意更深。

枯树

无复凌霄耸壑心,千寻落落卧幽岑。

敢将荣悴争时代,独与岩流共古今。

纵使帆来难近汉,便教斲就不堪琴。

南朝名士虽工赋,未解庄休意更深。

译文:

枯树
不再向往高耸入云的壮志雄心,如今只愿在深山中安然度日。
即使面临荣华富贵和衰败挫折,我也敢于与之竞争时代的交替。
我与岩石流水为伴,历经沧桑变迁而永恒不变。
即使远方的船帆难以接近,我也宁愿被砍伐制作成乐器也不愿屈服。
南朝那些擅长辞藻的才子们虽然能写华丽的诗篇,但他们对庄子哲学的理解却并不深刻。

注释:

  • 枯树:此诗以枯树为主题,通过描写枯树的形态、态度和经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沉思考。
  • 无复凌霄耸壑心:意为“已经没有追求高远的理想”,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心态。
  • 千寻落落卧幽岑:形容树木高大且枝叶繁茂,仿佛千丈之高,静静地躺在深山之中。
  • 敢将荣悴争时代:表示诗人不畏艰难,勇于与时代竞争的决心。
  • 独与岩流共古今:强调诗人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哲学观。
  • 纵然帆来难近汉:尽管有外界诱惑,但诗人选择坚持内心的信念和追求。
  • 斫就不堪琴:意味着如果被砍伐制作成乐器,那么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 南朝名士虽工赋:指当时部分文人墨客擅长辞藻,但在哲学深度上有所欠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枯树的描写,展示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强态度和对自然的深深敬仰。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诗人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壮丽,更通过枯树的形象,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回归自然本真的哲思。这种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高远的人生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