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津之水流潺湲,蛟龙抱珠藏黑渊。
两岸杏花一万树,天风破碎生春烟。
丝丝寒食秋千雨,片片波面胭脂钱。
土墙茅屋插数椽,谢客读书三十年。
青蒲白鸥相映带,花须蝶粉日里缠。
身如蠹鱼穿其穴,龙唇檑具床头悬。
何不拂袖思归田,输我山𧅁窗下眠。
南村老人诗百篇,与君细论长河边。
今见此图一流连,为此图者摹巨然。
【题解】
《题杏村读书图》。谢方山,名不详。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借赞美杏村读书图的景致来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①鬲津:地名,在今河北任丘县西北。
②蛟龙:传说中龙的一种。
③黑渊:深渊。
④天风:指春风。
⑤寒食:节期名。《晋书·礼志》“魏武帝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禁野味”是也。
⑥秋千雨:指春雨绵绵。
⑦波面胭脂钱:指桃花如金钱般铺满水面。
⑧土墙茅屋:指农家住宅。
⑨青蒲:青色的蒲草。
⑩白鸥:白色的鸥鸟。
⑪花须蝶粉:指花朵上的花须如蝴蝶般翩翩舞动,而花瓣上的花粉似蝶之翼。
⑫蠹鱼:蛀书虫,喻指读书人。
⑬龙唇檑(léi):用木条和铁钉制作的床,形似龙头,上安辘轳。
⑭输我:见“输君”注。山僮(chōng),仆人。
⑮南村老人:指作者自己。诗百篇,言其诗作之多。
⑯长河:指黄河。
⑰流连:留恋不已。
⑱巨然:唐代画家,擅画山水,尤以水墨画法著称。
【译文】
鬲津河水潺潺流淌,蛟龙怀抱明珠藏于深渊。
两岸杏花盛开一树,春天的气息从天边飘落。
春雨丝丝细密,如同寒食时节的秋千雨;
波光粼粼,犹如片片胭脂洒在水面。
几间土墙茅屋,插着数椽,那是谢客读书的地方;
三十年里,谢客日夜研读,不问世事。
青蒲、白鸥相映生辉,花儿和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谢客像蠹鱼一样穿穴而过,床头挂着的木制辘轳成了摆设。
为什么不拂袖而去回归田野,让我在山童窗下安息?
南村老翁,写诗百篇,与我细细谈论那长河岸边的风景。
如今看到这幅图画如此吸引人,它是为了描绘巨然所画的水墨风光。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描绘杏村读书图的画面,赞美了隐居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然和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开篇四句描写了一幅优美的画面。第一句写水流声,第二句点出“蛟龙”,第三句写出了两岸杏树的繁盛,最后一句写出了杏花飘落时的情景。这几句话把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美好的境界之中。
接下来八句描绘了读书人的生活状态。第四句写读书人的生活环境,第五句写出读书人在读书过程中的专注与宁静,第六句写出了春雨中的杏花景色,第七句写出了春雨中波面的景色,第八句写出了读书人的生活状态。这几句诗进一步展现了读书人的生活状态,使读者更加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欣赏之情。
最后六句则表现了读书人的内心世界。第九句写出了读书人的生活态度,第十句写出了读书人的生活目标,第十一句写出了读书人在大自然中的悠然自得,第十二句写出了读书人在阳光中的生活状态,第十三句写出了读书人的生活情趣。这几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读书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杏村读书图的描绘,赞美了隐居生活的优美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