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箭随流几曲奔,谁探星海泻高原。
六鳌排浪回嵩岳,三峡轰雷下禹门。
城角樯帆秋雨霁,渡头沙迹暮云屯。
河清共祝安澜庆,况复金堤次第论。
竹箭随流几曲奔,谁探星海泻高原。
六鳌排浪回嵩岳,三峡轰雷下禹门。
城角樯帆秋雨霁,渡头沙迹暮云屯。
河清共祝安澜庆,况复金堤次第论。
注释:
- 竹箭——古代以竹为箭的兵器,这里指箭。
- 几曲奔——经过几处弯曲。
- 谁探星海——探索星海。
- 高原——高而平的山或地。
- 六鳌排浪——六只巨鳌在海浪中奋力前行。
- 嵩岳——河南嵩山。
- 三峡——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 禹门——即禹王锁江口,位于今四川乐山市境内。
- 城角樯帆——城角处的船上挂有帆。
- 秋雨霁(ji)——秋雨停止。
- 金堤——指黄河上的堤坝,通常指的是郑州的黄河大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河下游壮丽的自然景观图。首联“竹箭随流几曲奔,谁探星海泻高原”,形象地展现了黄河水流的雄壮与奔腾。诗人通过“竹箭”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河流力量的赞美。颔联“六鳌排浪回嵩岳,三峡轰雷下禹门”,则进一步描绘了黄河的壮观景象:巨鳌在水中奋力前行,掀起层层浪花;三峡之间,如雷般的轰鸣声震撼人心。这两句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颈联“城角樯帆秋雨霁,渡头沙迹暮云屯”,则转入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世界。诗人站在城角,眺望着远方的船只,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和期待。尾联“河清共祝安澜庆,况复金堤次第论”则是诗人对于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祝愿。在这里,诗人不仅关注了自然景观,也关注了社会现实,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宏大,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的思考,是一篇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