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轮谁碾就,千尺起,啸台东。记白传堤边,庾公楼上,几度曾逢。今宵广寒高处,问嫦娥、环佩在何峰。天上银河珠斗,人间玉露金风。
听江楼鹤唳横空。人影立梧桐。有宫锦袍绯,纶巾头白,铁笛仙翁。欲乘明月飞去,过严城、下界打霜钟。醉卧三山绝顶,倒看万个长松。

【注释】:

冰轮:即明月。

碾就:磨成。

千尺起:形容高远。啸台东:在济南城北有一座名胜古迹,相传是唐代诗人李白曾登临吟诵的地方。

白传堤:即白公堤。相传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修筑。

庾公楼:位于济南大明湖畔。

几度曾逢:几次经过这里。

广寒:月宫中的名字。此指月亮。

天上银河珠斗:天上的银河如珠似斗。

人间玉露金风:地上的露水如玉,秋风如金。

听江楼:即听潮楼上,位于济南大明湖之滨。

鹤唳:鹤叫的声音,这里代指听到鹤鸣声。

宫锦袍绯(fēi):古代皇帝或贵族穿的衣服。

纶巾头白:指戴黑色头巾的人。这里代指文人墨客。

铁笛仙翁:指道士。

严城:即济南城,严是严密的意思。

三山绝顶: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

《木兰花慢·过济南中秋咏月》是一首中秋咏月词,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词人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济南中秋之夜的美景,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自己“壮志凌云”和“欲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壮志。

上阕首句“冰轮谁碾就”,写济南中秋时节的月亮高悬天际,犹如一块巨大的冰轮被谁磨制而成。“记白传堤边,庾公楼上,几度曾逢。”这几句回忆当年自己在济南时曾经多次路过庾公楼,登上白公堤欣赏那美丽的夜景。而如今,自己却远离家乡,无法再欣赏到这样的美景,不禁感慨万千。

下阕“今宵广寒高处”,点出中秋佳节的月亮高悬天际,正是一年之中最为明亮的时候。“问嫦娥、环佩在何峰?”词人仰望着皎洁的明月,心中不禁想起了神话传说中的嫦娥仙子。她曾在月宫中与后羿共度良宵,后来被遣离人间,飘然而去。现在,她又在哪里呢?词人的思绪也随之飞向了远方。

“天上银河珠斗,人间玉露金风。”这两句描写了天上和人间的美丽景色。天上的银河如同璀璨的珍珠,北斗星如同闪烁的斗柄;而人间则弥漫着晶莹的露水和凉爽的秋风。这两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又表达了词人对这两种美景的喜爱之情。

“听江楼鹤唳横空。人影立梧桐。”词人站在江边的楼台上,聆听着鹤群的鸣叫声在高空回荡。这时,他看到有人影站在梧桐树下,不禁感到有些惊讶。原来,这些人都是来自各地的游客或文人墨客,他们来到济南欣赏美景,感受着这里的文化氛围。

“有宫锦袍绯,纶巾头白,铁笛仙翁。”这几句描写了那些文人墨客们的装束和形象。他们身着华丽的宫锦袍,头戴黑色的头巾,手持铁笛,神态庄重而又不失潇洒。这些文人墨客们虽然身处繁华的城市之中,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一种清高的气节,不为世俗所动。

结尾处,“欲乘明月飞去,过严城、下界打霜钟。”词人想象着自己乘着明亮的月光飞向天际,穿越城市的界限,到达更远的地方去探寻更多的奥秘。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些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园,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济南中秋之夜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