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里外瑶华影,恁亭亭、妥向湘筠帘底。纤手袖罗垂,似微闻环佩。茱菊风光重九好,写几点、燕山晴翠。凝睇。正雁带声过,碧霄无际。
应是阆苑词仙,度红尘小劫,拈愁还理。旧梦谱银箫,落清歌云背。伫立风前明玉树,爱自署、璇闺芳字。闲对。合供傍莲龛,莲炉烟细。
【注释】
- 珍珠帘:指门上的帘子。
- 重九小影:指重阳节的小景,即秋天的景色。
- 瑶华:美玉。
- 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
- 湘筠:一种竹子。
- 环佩:指妇女身上的饰品。
- 茱菊:指菊花。
- 燕山:指燕山山脉。
- 碧霄:指蓝天。
- 阆苑词仙:指天上的神仙。
- 度红尘小劫:度过世俗中的小小磨难。
- 拈愁还理:拿起忧愁又去理会。
- 旧梦谱银箫: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 璇闺芳字:美丽的庭院中的名字。
- 莲龛:莲花座。
- 莲炉烟细:像莲花座上燃烧的香烟一样细腻。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描写珍珠帘、瑶华、亭亭湘筠帘、环佩等物品,以及写景、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人生经历的感悟。
全词以“珍珠帘韵松燕山重九小影”为开篇,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美景。其中,“珍珠帘”指的是门上的帘子,象征着家的温馨;“亭亭湘筠帘”则是指湘竹做的帘子,象征着家庭的优雅;而“环佩”则是古代女子身上佩戴的饰品,代表了女性的柔美与智慧。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接下来的诗句,“七千里外瑶华影,恁亭亭、妥向湘筠帘底”,“瑶华”指的是美玉,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而“亭亭湘筠帘”则是指湘竹做的帘子,象征着家庭的优雅。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在第三句中,“纤手袖罗垂,似微闻环佩”,描述了一幅女子手持罗袖,轻轻垂下的场景。这里的“环佩”指的是女性身上佩戴的饰品,代表着女性的柔美与智慧。这个场景充满了诗意,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在第四句中,“茱菊风光重九好,写几点、燕山晴翠”,“茱菊”指的是菊花,这里用来代表秋天的美好;“燕山晴翠”则是指燕山山脉上的绿意盎然的景色。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个秋日里的美丽景象。
第五句中,“凝睇。正雁带声过,碧霄无际”,描述了一幅大雁飞过天际的画面。这里的“雁带声”意味着大雁的叫声,象征着远方的消息;而“碧霄无际”则是指天空的广阔无边。这个场景充满了诗意,展现了作者对远方思念的情感。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应是阆苑词仙,度红尘小劫,拈愁还理”,“阆苑词仙”指的是天上的神仙,这里用来象征美好的境界;“度红尘小劫”则是指度过世俗中的小小磨难;“拈愁还理”则是拿起忧愁又去理会。这三个元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具有深刻内涵的画面。
最后一句中,“旧梦谱银箫,落清歌云背”,描述了一幅回忆过去美好时光的场景。这里的“银箫”指的是乐器,象征着音乐的魅力;而“清歌云背”则是指在云端之上唱歌的情景,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这个场景充满了诗意,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整首词通过对珍珠帘、瑶华、亭亭湘筠帘、环佩等物品的描绘,以及写景、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人生经历的感悟。同时,也通过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