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花落溪水羕,贫家柴门闭水上。
女儿三十无夫家,日月临流洴澼絖。
芦中穷士伍子胥,星奔乞食来村墟。
壶浆岂为投金报,感激沈身鱼鳖猪。
白蜺为裳玉为佩,昌容练色烟染黛。
岸草汀花无限愁,雾鬓风鬟竟安在。
人生遇合信难期,倾城颜色无人知。
若教身入吴王苑,尊荣宁得让西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全诗共十二句,分为三节:第一、二节为第一节,写汉武帝造铜人以厌胜之事。第三、四节为第二节,写铜人在长安城头遭受摧残和侮辱。第五至十节为第三节,写铜人被逐出长安之后的命运及所引发的感慨。最后两节为第四节和第五节,写李白对这桩奇闻异事的议论。
前两句“春风花落溪水漾,贫家柴门闭水上”,描写了铜人所处的环境和状态。“春风”指春风解冻,“花落”即花瓣凋落。“溪水漾”形容溪水荡漾。“贫家”指家境贫寒之家。“柴门”指用木料或草茎等搭建的门。“关水上”指关着门在水上行走。“投”通“徒”,“无夫家”指无丈夫(丈夫早逝)。此句写铜人的生活环境和遭遇。“日月临流洴澼絖”,指铜人受到日月的照耀,流水的冲刷,而“洴澼絖”是指洗涤麻布等物的动作。这里既写铜人受日月照耀,又写铜人处于水流之中,还暗示了铜人被驱逐出境的情节。“投金濑”,指铜人被弃之于水边之地。此句写铜人的境遇。
中间六句,写铜人在长安城的遭遇。前两句“芦中穷士伍子胥,星奔乞食来村墟”。“芦中”指芦苇丛生之处。“穷士伍子胥”指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星奔乞食”谓伍子胥像星星一样从远方而来。此句写伍子胥来长安寻求帮助。后两句“壶浆岂为投金报,感激沈身鱼鳖猪”,指伍子胥来到长安,求见当权者,希望得到重用,但遭到拒绝。他感到失望,于是决定隐居起来。“壶浆”指盛酒之具。“沈”通“沉”。此句写伍子胥在长安城的处境。
后八句,写铜人被逐出长安之后的命运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感慨。“白蜺为裳玉为佩,昌容练色烟染黛。”“蜺”是一种云气,“练”(liàn),一种黑色染料。“烟染黛”比喻其容貌美丽动人。此句写铜人被驱逐出境后的形象。“岸草汀花无限愁,雾鬓风鬟竟安在?”“岸草汀花”指江岸上的草木,汀洲上的花草。“雾鬓风鬟”指女子的头发像云雾般浓密,如风吹乱。此句写铜人被逐出长安后所处环境的荒凉和自身容颜的改变。“人生遇合信难期,倾城颜色无人知。”此句指出世与际遇都是难以预料的。“倾城颜色”指倾国之貌。“无人知”指无人了解。此句写出世与际遇都是难以预料的。“若教身入吴王苑,尊荣宁得让西施。”此句设想如果铜人能进入吴王的花园,那尊贵荣华也比不上西施的美艳。此句写出世与际遇都是难以预料的。
最后两句“白蜺为裳玉为佩,昌容练色烟染黛。岸草汀花无限愁,雾鬓风鬟竟安在。”这是对前六句的回应,也是对整个事件的总结。“白蜺”指云气形成的虹霓。“昌容”指美丽的面容。“练”同“练”。此句说铜人被逐出长安后依然保持着美丽的形象。“雾鬓风鬟”指头发像云雾般浓密,如风吹乱。“竟安在?”意指如今何处?这是作者对铜人命运的感叹。
这首诗运用夸张、比喻和设问等手法,将一个虚构的故事写得惊心动魄,感人肺腑,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